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并未改变: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并且浪费严重。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差;农民的负担较重,增收缓慢;农民得到的社会服务体系较差;
考点3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公有制的优越性、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
2.高产高效优质道路: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靠党在农村的政策:继续完善党在农村的联产承包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推进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多予少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化、城镇化战略;发展农材的第二第三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工业促进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依靠科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考点2 农业的地位现状:
考点1
1.调整农村经济结构:①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②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的三大产业及乡镇企业,搞好城镇化建设,走产业化经营道路;③大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④小农业结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关系,发展农村的多种经营;⑤劳动力结构: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⑥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实现中部东部西部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统一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上,同时又是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必须遵循和利用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组成部分。
考点17
4.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它们之间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3.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2.必要性: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元缺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必须把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和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