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一小块金属钠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终得到的物质是
A.NaHCO3 B. Na2CO3 C.NaOH D.Na2O2
2. 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 B.黄沙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煤油
1.(广东省揭阳市09测试)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
C.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D.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于100℃
4、 叫做中和热。
试题枚举
[例1]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质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总能量是指所有反应物或所有生成物,而不是其中某些反应物或某些生成物,所以A、B是不正确的;而有的放热反应在开始时也是需要加热的,例如炭的燃烧。
答案:C
[例2]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解析:A组见上一题目分析,有些化合反应也是吸热反应,例如炭和二氧化碳化合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故B不正确,催化剂是用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它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自身的能量,故不影响反应热,像合成氨、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都是放热反应,故C也是不对的。CO2和CaO的化合反应与CaCO3的分解反应是相反过程,故D正确。
答案D
[例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Ba(OH)2•8H2O晶体和NH4Cl混合搅拌
B.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
C.锌放入稀硫酸中 D.焦炭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
解析: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AC
[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结果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
答案:C
[例4]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中,若断裂1mol H - 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 Cl- Cl键要吸收243KJ的能量,断裂1molH-Cl键要吸收432KJ的能量,则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2 的能量变化是 。
解析: 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2 时,要先破坏1mol的H-H键和1mol的Cl-Cl键,此过程是需要吸收679kJ的能量;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2 时会形成2molH-Cl,放出864KJ的能量,吸收和放出能量相抵,仍会放出185KJ的能量。
答案:185kJ
[变式]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C(s)+O2(g)CO2(g) ( 放热Q1 kJ )
途径Ⅱ:先制水煤气
C(s)+H2O(g) == CO(g)+H2(g) (吸热Q2 kJ)
再燃烧水煤气
|
2H2(g)+O2(g) 2H2O(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Q1、Q2、Q3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______ 。
(4)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
[答案](1)等于 (2)Q1 = Q3 - Q2 (3)低于 吸收 高温
(4) 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 。
3.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化学能除了转变为热能,还可以转变为电能,那么请问: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才能转变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
2.举例说明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各有哪些?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 的变化-- 或 。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质总能量。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质总能量。
[讨论]
1.有的反应吸热、有的放热,是不是客观世界的总能量也发生相应的增减?
[讨论]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的角度出发,解释为什么化学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
化学键的 和 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断开化学
键要 能量,而形成化学键则要 能量,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则取决于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高或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的最后结果就为吸收能量;反之,当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高或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的最后结果就为放出能量。
18.2,3-三苯基环丙烷的三个苯基可以分布在环丙烷环平面的上下,因此有如下两个异构体。Φ是苯基,环用键线表示,C、H原子都未画出。据此,可判断l,2,3,4,5一五氯环戊烷假定五个碳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同分异构体数是
A.4 B.5 C.6 D.7
17.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应是
A.2,6- 二甲基萘 B. 1,4- 二甲基萘
C.4,7- 二甲基萘 D. 1,6- 二甲基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