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0182  370190  370196  370200  370206  370208  370212  370218  370220  370226  370232  370236  370238  370242  370248  370250  370256  370260  370262  370266  370268  370272  370274  370276  370277  370278  370280  370281  370282  370284  370286  370290  370292  370296  370298  370302  370308  370310  370316  370320  370322  370326  370332  370338  370340  370346  370350  370352  370358  370362  370368  370376  447090 

2.非金属单质跟碱液作用一般无H2放出,但Si却放出H2:Si+2Na2OH+H2O=   

试题详情

1.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2C+SiO2     

试题详情

4.CO32-和HCO3-的检验

(1)CO32-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生成     ,再加入 

        ,白色沉淀又溶解,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则检得溶液中有CO32-

(2)HCO3-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的可溶性盐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如      等)溶液,溶液中逸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溶液中有HCO3-

[特别提醒]:①检验CO32-:试剂CaCl2溶液也可用Ca(NO3)2、BaCl2、Ba(NO3)2等的溶液代替,但不可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原因是无法排除HCO3-的干扰。②检验HCO3-:Ca2+或Ba2+的溶液不可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原因是OH-将HCO3-转化为CO32-;加酸后要通过气体的气味排除HSO3-的干扰。

[例2](2007年上海理综)(1)钟乳石和石笋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潮湿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受到二氧化碳侵蚀,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提出一个修复溶洞底部受损石笋的研究方案,由以下五步组成,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

①将盛有碱溶液的容器置于石笋的上部 ②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溶液 ③选择合适的碱 ④调节碱溶液下滴的速度 ⑤观察石笋表面复原情况

[解析]从图可见,石笋受损是由于地表水中溶有CO2,CO2可溶解石笋,生成Ca(HCO3)2,而Ca(HCO3)2在受热的情况下会分解生成CaCO3,形成钟乳石和石笋。修复溶洞底部受损的石笋应用能与Ca(HCO3)2反应的碱。故实验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碱,再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溶液后进行修复操作①④⑤。

[答案](1)CaCO3+CO2 + H2OCa(HCO3)2  (2)③②①④⑤

[误区警示]认为应先观察石笋表面复原情况,根据石笋表面复原情况调节碱溶液下滴的速度,易将④和⑤搞反。

考点3  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试题详情

3.酸式盐与碱反应时的产物要根据相对用量判断。如在Ca(HCO3)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a(HCO3)2+NaOH             (NaOH少量)

Ca(HCO3)2+2NaOH            (NaOH过量)

试题详情

2.稳定性:难溶性的碳酸盐、(NH4)2CO3及酸式盐受热    ;可溶性的碳酸盐较稳定,受热    ;一般来说:稳定性大小顺序为正盐   酸式盐。

试题详情

1.溶解性规律:碱金属的正盐溶解度   酸式盐(如:Na2CO3   NaHCO3);碱土金属(第ⅡA族)的正盐溶解度   酸式盐(如:CaCO3    Ca(HCO3)2)。

试题详情

2.除去CO、CO2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CO(CO2) :通过盛有的        洗气瓶。

(2)CO2(CO):通过盛放      的硬质玻璃官。

(3)CO2(O2):通过盛放      的硬质玻璃管。

(4)CO2(SO2):通过                  

(5)CO2(HCl):通过       

(6)CO2(H2S):通过      

 [例1](2007年山东)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爆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改加浓氨水,圆地烧瓶内改加 NaOH 固体,E内装有铂铹合金网,按A→G→E→D装置程序制取干燥氧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现出,证明氨气具有     性。

[解析](1)根据实验要求,A装置中通入的气体为CO和CO2的混合气,在A中,CO2 被氢氧化钠吸收,若要获得纯净干燥的CO,需要选取装置C,证明CO2 被除尽,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B除去水蒸气,要验证CO的还原性,需要装有CuO的装置E,验证CO的氧化产物CO2 ,还需要装置C,最后需要F除去为反应的CO。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CBECF,能验证CO的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停止通入CO和CO2 的混合气体,需要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此时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CO2 与NaOH反应生成的)反应,反应生成的CO2气体进入E中,并与 与Na2O2反应产生氧气,氧气通过D除去可能存在的CO2,通过B除去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氧气,氧气氧化乙醇的条件是需要加热且有铜做催化剂,因此需要加热k使乙醇挥发,并且加热m,使氧气与乙醇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并且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中的OH-的浓度增大,这些因素均能浓氨水中的化学平衡:NH3+H2ONH3·H2ONH4++O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浓氨水中的氨气放出。根据常识可以判断出在E中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应该是NO2,由氨气和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氨气被氧化生成NO2 氨气体现出的是还原性。

[答案](1)ACBECF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同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关闭  打开  k  m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氧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②还原

[方法技巧]本题得分的关键是应明确实验目的: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要想达到目的,只能利用它们的还原性将之转化为CO2和H2O来检验,同时又要防止CO2和水蒸气的干扰,所以,用CO和H2还原CuO之前,必须首先除去CO2和水蒸气。本题应先解决第(4)问。

考点2  碳酸盐性质的一般规律

试题详情

1.碳族元素的化合价

碳族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和+4,其中碳、硅、锗、锡的  价化合物较稳定,而铅的  价化合物稳定。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来研究碳族元素的物质,其性质规律如下:

(1)碳族元素的单质以   为主,如碳、硅都被氧气氧化。碳作还原剂,温度越高,还原性   ,高温时碳可还原氧化铜。锡、铅都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等。

(2)  价化合物有还原性。如CO高温时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Fe2O3、CuO等)。

(3)   价化合物有氧化性。如CO2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CO,PbO2在化学反应中是强氧化剂等。

试题详情

5.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   比组成的混合物叫   ,它能溶解惰性金属铂、金,这也是硝酸强氧化性的体现。

此外,硝酸还可以氧化很多还原性化合物,如:S2-、SO32-、I-、Fe2+

特别提醒]:有硝酸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1)单质与硝酸的反应,分析讨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若为金属参加的反应硝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氧化剂,另一部分起酸性生成硝酸盐,应先确定未被还原的硝酸,再由电子得失守恒求解。若为非金属单质与硝酸反应时,硝酸全部被还原。(2)Cu与HNO3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变小,产物由NO2变成NO,最终为混合气体。可以这样理解并分析:反应的硝酸在产物中共三部分:
Cu(NO3)2 HNO3-
可以看出:被还原的硝酸无论生成NO还是NO2均为一个N原子与一个HNO3的比例关系,即:被还原的硝酸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而未被还原的硝酸总是生成最高价金属的硝酸盐(如Cu (NO3)2),一个金属离子与金属离子最高价数个HNO3成比例关系,即未被还原的HNO3与金属离子的最高价态数相等。

[例3] (2007年重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方案
反应物

Cu、浓HNO3

Cu、稀HNO3

Cu、O2、稀HNO3

(3)右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解析](1)根据题目的叙述可以知道,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按题目所述若d试管内有气泡,且冷却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时发生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若再由ac中加2 mL蒸馏水,浓硝酸的浓度变小,所以反应变得缓慢、产生的气体颜色变浅。

(3)甲方案制取硝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乙方案制取硝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丙制取硝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2Cu+O2+2HNO32Cu(NO3)2。比较这三种方案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发现均制取1molCu(NO3)2时消耗硝酸的量分别为4mol 、mol 、1mol ,丙方案消耗的硝酸的量最少且不产生污染。

(4)若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以得出应先用KMnO4制Cl2,再用Cl2制Br2。所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其中实验的现象为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但是由于Cl2和Br2均为有毒的气体,所以需要尾气处理。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规律总结]对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有如下的几个要点:①反应开始前装置怎样避免装置内的空气;②怎样使铜与稀硝酸反应能自动停止,防止NO过多;③反应后,能有效的通入空气,证明NO;同时还要防止NO及生成的NO2逸散到空气中。

试题详情

4.非金属(如碳、硫等)也可以和浓硝酸发生反应,非金属被   ,硝酸完全被还原成   。这和金属与硝酸的反应不同,在有关判断及计算题中应该注意。

C+4HNO3          S+6HNO3(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