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风搬“旧”兵。
◇近年高考作文中,“思古之幽情”的题材较多,引逗得大家一窝蜂冲去古代人物那里搬救兵。--却不管自己对人家了解多少,内容与形式错位,表达与人物失调。
◇电视荧屏上充斥着这“皇”那“帝”的,耳濡目染,戏说、调侃、滑稽、“没正经”那一套倒学了不少。--囫囵吞枣,泥古不化,不伦不类。
◇改写名著,扩写名篇,张三变李四,木勺变葫芦。--“杨柳枝”翻不出新花样,只能弄巧成拙。
3.角色错位
改变原主人公“他”的身份、地位,从另一个侧面挖出“他”的思想情感。比如--
◇王子变贫儿;
◇“小皇帝”流浪;
◇以猫眼看世界;
◇苍蝇的幸福生活。
[举例]
□满分作文《伤心儿女》梗概:
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平时及重病往院时无人过问,可在母亲弥留之际,却想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摸清母亲留下的家底。然而,当“我”与“母亲”的身份互换后,在母亲的记忆中,看到的却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和母亲的忍辱负重。与“母亲”角色的换位,涤荡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儿女们的灵魂也获得了升华。
□考文《我叫不叫》:
“人”、“狗”换位,通过“狗眼看人”,影射人情世态。
[提示]
选材的文体性原则
不同的文体对选用材料有不同的要求:
◇议论文--列举引用材料简明扼要,不纠缠于个别事例,不陷入对具体人事的叙述和描写;
◇记叙文--形象生动,在表象和过程上多做详细刻画。
[警示]
选材误区
2.移花接木
把书报上的故事原文搬上作文本或考卷是抄袭;把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则是创新。
比如:
◇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的东西联结相组合;
◇把一个论题置于特定的情境;
◇把古今中外的事物串联起来;
◇文体“杂交”。
--从而表达思想,突出中心。
请读“佳作验招”美文《赏树》。
1.时空穿越
通过联想和想像,跨越时空的阻隔,摆脱现实的束缚,根据立意的需要--
◇把事件缩小或放大;
◇给历史名人编故事;
◇截取一段历史,重新演绎;
◇自己客串一把成语故事,顺便把自己的‘现代意思”强加给他们;
◇让古人去操练现代人的人情事理;
◇神话人物PK时事人物,历史人物VS小说人物……
3.“唯我有”的眼光
素材避同,角度求异,创新为先,追求“个唱”。
[举例]
满分作文《稳中求胜》--
作者选取宋江和刘备的“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以论述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选材慧眼独到,准确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点招]
材料不足时
不妨:
2.“唯我有”的风采
中学生要个性张扬,文章要表现“我”的风采、“我”的追求。
[举例]
满分作文《我心飞翔》开头--
蜗牛说:“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色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色字塔顶徜徉。”
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颠俯视山川的婀娜。”
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赞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
或许,雄鹰的矫健,雨珠的轻逸、红花的美艳都在你所想到的情理之中,是勿庸置疑的。然而蜗牛、小溪与绿叶虽微小,却也可成就一番伟大……
三个比喻材料令人读来为之一震,叹服作者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1.“唯我有”的生活
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用心对待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真切感受生活,深刻思考生活,“我”的笔写“我”的生活。
[举例]
考文《我的家庭》梗概--
一天早晨,我买8根油条,给了 10根。
我:卖者没发觉,旁人没发现,真走运。
姐:高中学生,团支部书记,优秀干部,区级三好学生。批评弟弟自私目利,个人主义,主张给人家退回去,赔礼道歉。
母:儿科医生,先进工作者,关心病人胜过自己。认为多要不对,但不是自己有意的,送回去多难为情,下不为例。
父:厂长兼党委书记,市级优秀企业家,认为不是自己有意拿的也不对,要从思想上认识此事性质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要责己严。拿起两根油条送了回去。
父归,我不哭了,妈不着急了,姐不生气了,大家都笑了。
4.兼顾细节
没有细节的材料不是好材料。
[举例]
韩老师指着地图说:“大家看,欧洲的这一部分,形状像一只蹲着的猴子,这猴子伸长前臂抓住了爱尔兰岛,那就是英国。它的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他这时便摸着自己的耳朵说:“摸着耳朵,慢慢地撕一刻钟。这样,摩尔曼斯克这个地名就记住了。”这时,同学们都笑了,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个地名。
[点拨]
选材特区
2.角度立体
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性格或选择论据,再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使文章全面充实、显出层次。
[举例]
□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为阐述“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这一中心论点,作者首先从正面选取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然后从反面选取日本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参拜“靖国神社”……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鲜明对比,从而使文章的论述严密,无懈可击。
□考题《面对大海》分析--
若单纯写实,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此时,若能从虚的方面入手,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联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联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从虚实两个角度选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