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 ):
A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提出计划 B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
C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D人类具有的进取精神和牺牲精神
4.人们的认识必须不断向前推移,这是因为( )
A物质世界是多层次的 B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
C物质世界是完全可以被认识和驾驭的 D物质世界是无限广大的
3.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 )
A.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B搜集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 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在于( )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B.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C.现象是主观的,本质是客观的
D.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依赖于实践,理性认识不依赖于实践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感性认识对实践没有指导作用,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5、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某村原来是个贫困村,政府给钱给物十几年也没有让其脱贫,该村农业种植完全看天,天公作美时即有好收成,旱涝作怪时就会颗粒无收。后来该地政府和党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作出决定,投资兴修水利,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进行反季节多项农作物种植,并且远销外地市场,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致富链”活动,把党员与会经营的富裕户、劳动技能低的贫困户联系起来。现在该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该地方政府前后两种不同做法主要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10分)
民乐一中2009----2010学年度期终考试
24、2010年3月5日上午9时,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去年我们所做的各项惠及民生,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举措,并提出了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坦陈: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问题?(12分)
23. 材料一:《新中国60年》序言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来,我国顺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10分)
材料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主席万刚说:“60年来,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与新中国一路同行、成就卓著;展望未来,多党合作事业重任在肩、前景远大。”“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公党为促进社会主义贡献了力量,发挥了参政党应有的作用。”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哪些内容?(10分)
22、材料: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提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实施促进中西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六大“软肋”制约着中部的进一步“崛起”:产业结构出现“偏”;经济体制存在“僵”,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经济效益高和发展速度快的企业少;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程度“低”。会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有关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10分)
21.材料: 2009年4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对中国的外部需求的急剧减少,中国要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刺激消费,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要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的原因。(8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