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位同学说,他的童年的岁月就像大白兔糖一样早在口中溶掉了,就像一只真的大白兔一样,扑进遥远的森林里不再回来了。你呢?提起童年岁月,你会产生什么联想?如果用一个比喻说明你的童年岁月?这个比喻是什么?请展开你丰富的想像力,完成下列三个片段(每个片段不少于50字):
(1)童年岁月,就像
(2)童年岁月,就像
(3)童年岁月,就像
6.情感幼稚
表现为:思想倾向低幼,情感世界“奶味”,与生理年龄极不协调。
[举例]
我们来看几篇不能显现正面情感的高考作文的命运吧:
话题:选择。
□一考生以《我无话可说》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800字,大致内容如下:
面对这个十分平庸乏味的作文命题,我实在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我可以写捡钱包之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选择上交……但我懒得写它。我可以写面对落水儿童,经过心灵的较量,选择跳入水中……但我也懒得写它。说假话的文章太多了……这些假话我实在不愿去说,所以我选择了“无话可说”。
此文得29分。
□另一考生也写了一篇议论文,题目《我的选择--走开》,800字,下面是节选:
看到这个标题请大家原谅我的自私,我对于这样的选择无悔,我也不会在年老的时候受良心的煎熬。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首先请那位“登山者”接受我最真诚的批评:你并不是一位具备登山者素质的人。大家都知道在进行一些冒险活动时必须先弄清楚它的突发危险有哪些,以及怎么去应对,这是最基本的。在雪山上遇到暴风雪首先应该找一个风较小的、平坦的地方,用登山工具把雪垒成一堵矮墙,墙要与风向垂直,这样才能挡住风,然后支起帐篷躺在里面,直到风停或变小了再去求救。而你不过是一个莽汉,在暴风雪里乱撞很容易迷路,这样即使风雪停了你也不容易出去了。
然后我们来评述一下我的“自私”。“登山者”的运气很好,还能遇到一个遇险者,但已“硬邦邦”了。如果是我,我不会在这个“死”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虽然我也是个很善良的人,但《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虽然他很可怜,但我比他更糟糕,他完全可以毫无痛苦地去天国,而我呢?还有知觉,冷、饥饿、疲劳正吞噬着我的肉体、灵魂,我很惨很惨。“登山者”还“翻了江,倒了海”等等,脱了手套去按摩那个与死神牵手的人,最后是个很好的结局,“遇难者”活了,两人一起走出困境。很美的结局吗?嗯哼!既然按摩可以暖和身心,为什么不给自己按摩呀!效果不是更好吗?……
我并非无情无义,是个没有良心的人,但现实如此,受了吧!我不后悔……我走开!
此文得20分。
[分析]
二文都紧扣“心灵的选择”,回答了“怎样选择”“如何选择”的问题,但文中表现出的情感取向与命题者相背,与公众认同的价值观相悖。老师对符合题意而唱反调的作文,只好“选择”了痛心。
请记住:抒发“真情实感”,也不能随心所欲。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话题:选择
例文:
心灵的选择
清晨的山谷平静得像无波的水面,但给 景物描写既为人
人的感觉却不是空灵,当太阳露出一缕光辉 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以后给人的感觉只有幽远。 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从那袅袅的炊烟中看出,妈妈已经为两 为情感的表现渲染了
个孩子做好了早饭,并准备送他们上学,妈 气氛。画面由远而近,
妈要一直把他们送到山顶,目送他们的身影 由近而远,有广角,
渐渐消失在晨暮中。当回来时,却发现小三 有聚焦,生动形象,
已经守在门口了,一种渴望的神情从他幼小 意境深远。
心灵的窗口流露出来。妈妈以为三儿是饿了
便赶忙给他弄些饭吃,但吃饭时却也看出他 他渴望什么?又
有些心神不定。 为何心神不定?悬念
由于地里还有活,妈妈便带着三儿一块 生。
下地做活去。坐在地边,三儿出神地看着妈
妈将一棵棵较矮的,较弱小的苗全锄掉了,
只留下粗壮的,突然,三儿冲到妈妈身边, “三儿”以一个
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锄头,大声喊着:“妈, 残疾人特有的敏感联
你别把它们全锄了,它们也是苗,它们将来 想到妈妈对自己如何
都能长大,都能长粮食。”妈妈出奇地望着 选择,会不会舍弃自
儿子今天异常的举动,感觉有些不对,便一 己。
把抱住儿子说:“妈不锄了,可这是为什么
呀?” 一个残疾孩子特
“妈,苗弱小的,你便给锄了,那…… 有的心态,妈妈对残
那我这个残疾的儿子,你会舍弃吗?” 疾儿的特有的呵护、
看着儿子失神的眼睛,看着儿子残疾的 特有的情感描写得细
一只腿,妈妈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将儿 腻、逼真、情浓,读
子紧紧抱在怀里,“不,妈妈不会舍弃你的, 罢令人唏嘘不已。
你们哥仨我一个都不舍弃,你们全是妈的心
肝。”说着,泪水已经成了断了线的珠子。
河里的水声似乎变大了,太阳的光辉冲 借景写情。
开了晨雾,洒满了整个山谷。金色的阳光笼
罩在那对母子身旁。
三儿抬起他那张稚嫩的脸,望着妈妈怜
爱的眼睛,“妈,我也想上学,我也要学好 这是残疾儿子的
多的知识,我也要成为有用的人。” 选择,也是母亲的选
妈妈紧紧地抱住儿子,点了点头。太阳 择,这预示着幼小的、
已经很高了,妈妈站起来,领着儿子走在回 残疾的儿子一定会像
家的路上,却发现儿子手中捧着一株小苗, 正常孩子一样成长起
儿子说:“我要把它种在家里,我选择了它, 来,不提话题却暗扣
它会让我收获,妈,你也一样。” 话题,韵味绵长,耐
就这样,妈妈每天目送三个孩子渐渐消 人寻味。
失在晨雾中,其中一个身体有些摇晃。当她
转过头来看那幽静的山谷时,心里却激动不 全文构思精巧,
已,三儿不会让她失望,她这样想。 意蕴深邃,感情真挚。
(一考生)
[满分作文]
给班主任的一封信
敬爱的王老师:
相信学生在考场上给您写信,您一定很吃惊吧!但在这静谧的考场,在蝉鸣与风声的陪伴下,我真想吐一吐心中的话,与您交流。
高考在即,忧虑与紧张总陪伴在我的左右。毕竟我不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您的眼里、心里,怎么排座,也轮不上我,但您的气度、语言,甚至您的声音都散发着一种活力,我觉得与您交流是一大快事。
就在昨天,我兴奋地与同学们来到学校拿准考证。要走时,您叫一个同学留下电话号码,并说晚上打电话给他。虽然他极不情愿,但还是留下了。而后,您又允许愿意留下电话号码的同学留下号码,我也高兴地加入了。您说一定会打电话给我们。
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我一洗完澡便拿起书本坐在了电话机旁,我心里“怦怦”地紧张直跳。我在想,老师会说些什么呢!“李莉,不要紧张,拿出自信,虽然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努力,还是会有收获的。李莉,复习得怎么样,把疏漏的知识再重复一下,记一遍,不要睡得太晚……”想着这些亲切、安慰的话语,我心里甭提有多带劲。啊!我恨不得立刻就说:“谢谢老师,老师您真好!”七点,七点半,八点半……我问妈妈,老师怎么还不来电话。妈妈说:“老师是骗你的,他不会给你来电话,你成绩又不是很好。”虽然妈妈说的话我不信,但妈妈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一晚上始终无电话铃响。
第二天,我带着紧张与不安来到了考场看到了您的身影,您脸上还是充满了笑意。当听到同学们交谈昨晚老师几点几点打来的电话时,我悄然离去了。
老师,您说您要来电话的呀!为什么不来?您说过的话难道不算数吗?如果您的老师也如此对您,您觉得公平吗?觉得守信用吗?
不。一个不守信用、不诚信的人是得不到尊重的。我说了这么多,无非希望您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要忘了--诚信。
永远爱您的学生:××
××年×月×日
(一考生)
[点评]
本文获得满分,不是靠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语言,也不是靠曲折的故事、生动的场景,而是靠作者的那支无矫情、不造作的笔,靠那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折服人的情感。
[美文清赏]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1911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着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
为着这两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是不算什么的,穷人,这两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
九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往下流着。
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象白棉一样地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
“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
[班门练斧]
5.情绪偏激
表现为:不能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情绪偏激,愤世嫉俗。
4.格调不高。
表现为:思想意识是灰色的,甚至是反社会主流思想的,“真”则“真”矣,却既不“善”也不“美”。
3.虚情假意。
表现为:言不由衷,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
2.描写失真
表现为:不顾事实和科学,胡编乱造、随意拼凑一些离奇古怪的东西。
1.无限拔高
表现为:不顾材料本身的内涵,胡乱引申,乱加比附,生搬硬套,大肆发挥,无限上纲;不顾题意,一个劲表决心,谈志愿,满纸假话、大话、空话。
2.有“物”
抒写“真情”,往往要借助于某一具体的事件或事物等作为“凭借物”、“承载体”。
(1)借事写情
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和手段,无需追求事件的完整,往往只是片断式介绍,就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情的叙述中。
[举例]
朱自清的《背影》--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用简练的笔法,写了父亲的体态、穿着、步履,最后将情感聚焦于父亲为买橘子而翻越车站月台时的浮雕式“背影”上。虽是片断性动作的外部勾画,没一句直白抒情,却展示出父亲对儿子的骨肉至情和依依惜别的内心活动,含而不露却情蕴丰厚。
[点拨]
要善于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
(2)借物写情
所借之“物”是所抒之“情”的载体。
如范文《访兰》。
(3)借景写情
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血不能流在外面,头破血流就不美了。所以“情”要隐,隐到不直说而别人也能感觉到,效果还会更好。借写景来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情的景物。
[举例]
巴金的《繁星》--
如今在海上每晚每晚我都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着天空。深蓝色的天空正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那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就像看见无数的萤虫在我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眨眼,我仿佛听见他们在低声说话。这时候我真忘掉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船行海上,疾驶异乡,看到这满天繁星,作者怎能不产生思念故国、怀念往事的感情?但他并没有直接抒写这种离情,而是写自己与繁星融成一片,亲密无间,巧妙地把一个游子孤寂而渺茫的心情反映出来。
1.有“我”
真情从“实感”中产生,而“我”是“实感”的载体。
文章不见“我”--切实被感动着的“我”,“真情”自然是空中楼阁。
英国作家康拉德说:“天下没有一个光明的地方或黑暗的角落不值得投以惊羡和同情的一瞥,哪怕是匆匆一瞥也罢。”
是的,我们不是冷漠麻木的旁观者,而是一个体验者。
[举例]
《两根黄瓜》(梗概):
一个贫寒的家庭中,小妹为了给病中的大哥改善伙食,种了一棵黄瓜。黄瓜结果了,小妹却为守护黄瓜而被狂犬咬伤。大哥为了筹钱救妹而向医院出售了自己的鲜血……
两根黄瓜,浸透了比血还浓的亲情。
[点拨]
①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它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感谢父母辛勤工作,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理解……对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②亲情、友情、爱情、人情都是在点点滴滴的平常小事中体现出来的。正是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人小事,能让人深深领略生活的况味。
③文章首先应该事真,事真,情才真,理才真。
[链接]
古人说:“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你读过吗?你流泪了吗?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