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0422  370430  370436  370440  370446  370448  370452  370458  370460  370466  370472  370476  370478  370482  370488  370490  370496  370500  370502  370506  370508  370512  370514  370516  370517  370518  370520  370521  370522  370524  370526  370530  370532  370536  370538  370542  370548  370550  370556  370560  370562  370566  370572  370578  370580  370586  370590  370592  370598  370602  370608  370616  447090 

1、第一部分有几处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折射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态?

三处。第一处特点是破败、荒芜、古旧。第二、三处特点是宁静,充满活力、生气,体现这古老的园子生命依然顽强,洋溢着生命的律动。史铁生在二十岁青春韶华时下不幸瘫痪,其苦自不待言,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中史铁生来到地坛。地坛由此而成了作者生命的组成部分,作者在几处景物描写中深情地抒发了这种人与对象物我不分的情境,如诗如歌,专情、美丽、伤感而又带禅意。对四季的不同感受喻含对生命的不同况味的理解和咀嚼,而这不同的理解又一一与园中的景物相应。

试题详情

2、有感情朗读文中你喜爱的语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领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试题详情

1、就本文第二部分的讨论话题,并结合拓展延伸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试题详情

3、但我想每个人不希望自己灾难降临,你又是如何看待“苦难”的?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坎坷的?(如歌词里唱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试题详情

2、作者经历了深重的苦难,经历了这般近乎致命的打击后,才悟出这样一个非常深刻的对待生命的道理。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苦难”?(有句话这么说“只有经历痛苦,人才能变得深刻;只有经历痛苦,人生才变得辉煌;只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试题详情

1、地坛的特殊环境给了作者这样的生死观的启示。母亲的生命历程也给了作者那样的生存启示,那么你对生死观有无别的看法?(为理想而活,为爱我的人而活,也为母亲的骄傲而活等等。)

试题详情

开始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在想着自己不幸的命运;等到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是要加倍的”以后,母亲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于是就有了对母亲重新认识,以及对母爱的更加细心的体察。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因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尽管她情愿截瘫的自己,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她只默默地承受,用无私的母爱包容着饿儿子的一切,她只好一天天地熬,慢慢地等,等待儿子走出阴影。但是她终于没等到。儿子成功之日,多么渴望和母亲一起分享。儿子第一次这样为母亲想,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于是,他又摇着轮椅来到这古园,他反复地想,为什么母亲不再等两年?他埋怨上帝的不公;他反复想着同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就像他当初反复思考生命与死亡一样。这时候,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他心中“渗透得深彻”,而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他的印象中“愈加鲜明而深刻”,从而使他对母爱有了更深的

体会,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试题详情

(二)总结话题 --《母爱--至醇的真情》

试题详情

2、就本文第一部分的讨论话题,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文章的第二部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