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分)下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1、2是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A、B,C为突触,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 ▲ (填字母)。
(2)若刺激图中1处,图中伸肌 ▲ ,屈肌 ▲ 。(收缩/舒张)
(3)若某药物可以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实验原理:机体内骨胳肌的收缩刺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
②实验材料,略。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 ▲ 。
第二步: ▲ 。
④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 ▲ 。
实验结论: ▲ 。
南通市通州区2010届高三查漏补缺专项练习
33.(7分)下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 ▲ ,体现了生态工程 ▲ 原理。
(2)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 ▲ 。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
的区别是 ▲ 。
(4)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原因: ▲ 。
(5)农田生态系统若人长期不耕种,将会发生 ▲ 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 ▲ 。
32.(6分)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用不同培养液处理萌发的绿豆,以观察其对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处理 |
不定根 平均数(条) |
平均长度 (mm) |
50颗绿豆芽重量(g) |
①幼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②用老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③全营养液 ④浓度为85umol/L的生长素溶液 ⑤浓度为170umol/L的生长素溶液 ⑥蒸馏水 |
5.29 4.16 3.82 5.44 5.02 3.17 |
37 14 17 29 24 14 |
59 27 26 59 33 23 |
实验二:用天竺葵叶片作如下图处理:图A表示在叶片不同部位分别滴加14C标记的葡萄糖、水和生长素(IAA)溶液;图B是48h后放射自显影的情况,其中原滴14C标记的葡萄糖部分已经切除。
(1)①与②相比,前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后者,这是因为 ▲ 。
(2)若用生长素浓度为260umol/L处理绿豆芽,预期不定根平均长度与⑤比较将会 ▲ 。
(3)上述实验可作为对照组的处理项是 ▲ (填序号)。
(4)根据实验一表中①②与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 。
(5)青少年食用豆芽,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会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 。请说明理由。 ▲ 。
31.(7分)为了解基因结构,通常选取一特定长度的线性DNA分子,先用一种限制酶切割,通过电泳技术将单酶水解片段分离,计算相对大小;然后再用另一种酶对单酶水解片段进行降解,分析片断大小。下表是某小组进行的相关实验。
已知一线性DNA序列共有5000bp(bp为碱基对) |
第一步水解 |
产物 (单位bp) |
第二步水解 |
产物 (单位bp) |
A酶切割 |
2100 |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B酶切割 |
1900 200 |
|
1400 |
800 600 |
|||
1000 |
1000 |
|||
500 |
500 |
|||
B酶切割 |
2500 |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A酶切割 |
1900 600 |
|
1300 |
800
500 |
|||
1200 |
1000 200 |
|||
经A酶和B酶同时切割 |
1900
1000 800 600 500 200 |
(1)该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 ▲ 原则。
(2)由实验可知,在这段已知序列上,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为 ▲ 个和 ▲ 个。
(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答题纸图中标出相应限制性酶的酶切位点并注明相关片断的大小。
(4)已知BamH Ⅰ与BglⅡ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右图所示,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一段含有数个BamH Ⅰ和BglⅡ识别序列的DNA分子进行反复的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AGATCC//TCTAGG”和 ▲ 序列明显增多,该过程中DNA连接酶催化 ▲ 键的形成。
30.(6分)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由肾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其作用相当迅速,血液中EPO水平上升1~2天内即可观察到红细胞数量的迅速增加,因此也是一种常用的兴奋剂。对正常人使用EPO,可能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凝、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增加。
(1)体育界有句名言“你的红细胞越多,你快速奔跑的距离就越长”,从细胞呼吸角度分析,原因是 ▲ 。
(2)早期有运动员通过赛前输血的方法提高成绩,但易感染疾病。后来人们发现,低氧浓度促进红细胞数量增加是一个负反馈调节(如下图)。图中①②③中与其他两项表达含意不同的一项是 ▲ ,这为很多运动开展“高原训练”提供了依据。
(3)使用EPO的有效方法应该是 ▲ (注射/口服),用该方法可能刺激人体产生EPO抗体,与自身产生的EPO发生反应,造成 ▲ (免疫异常疾病)。
(4)从肾细胞提取 ▲ ,通过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由腺病毒导入到人体的正常细胞,就能形成一个局部EPO制造基地,这是一种 ▲ 技术。
29.(8分)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受基因D、d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V、v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蝇进行杂交试验,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试验,结果都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 ▲ ,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 。
(2)图中F代的圆眼残翅雌蝇中纯合子所占比值为 ▲ 。
(3)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原因是基因型为 ▲ 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
①用 ▲ (双亲)进行杂交试验。
②结果与结论: ▲ 。
28.(10分)人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而成,一个珠蛋白分子包括两条α链和两条非α链。每一条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控制α珠蛋白链的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每个16号染色体上有2个基因控制α链的合成,如果出现有关基因缺失而使α链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合成,则引起α海洋性贫血,这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各省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
(1)未成熟的红细胞内,参与α链合成的细胞器是 ▲ 。
(2)理论上说,要合成1条含有141个氨基酸的多肽链,最多时可有 ▲ 种tRNA参与运输氨基酸。
(3)上述实例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 ▲ 。
(4)决定α链的两对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请简要说明:
▲ 。
(5)在不同α海洋性贫血个体中,由于其基因缺失的数目不同,表现型也不尽相同:
缺失基因数目 |
血红蛋白含量(mg/dL) |
贫血程度 |
寿 命 |
1 |
10-15 |
轻度 |
正常 |
2 |
7-10 |
中度 |
比常人短 |
3 |
小于7 |
重度 |
无法活到成年 |
①贫血的各种症状都与细胞缺氧有关。氧在细胞代谢中直接参与的是有氧呼吸的第 ▲
阶段。
②一对夫妇,育有一名重度贫血患儿,这对夫妇的表现型是 ▲ 。妻子再次怀孕,为避免生出有严重α海洋性贫血患儿,医生需要做的是 ▲ 。
(6)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进行一项调查活动,用于记录调查结果的表格如下所示。
调查对象 |
高一级 |
高二级 |
高三级 |
合计 |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正常 |
|
|
|
|
|
|
|
|
α海洋性贫血 |
|
|
|
|
|
|
|
|
他们在调查α海洋性贫血的 ▲ 。
(7)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另一种先天性贫血症。某一家庭,父亲患红绿色盲,母亲正常,所生育的两个女儿中,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另一个表现正常。这个正常女儿的基因型是 ▲ ,如果她与一个其父患红绿色盲、其母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正常男子结婚,那么,他们生育患病子女的几率是 ▲ 。
27.(6分)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中48小时,再用黑纸将叶片左侧上下两面夹住,然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不同部位取下①、②、③三个圆片,放在酒精溶液中加热脱色,再放入清水中漂洗,取出后加碘液。请依据上述信息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 ;此实验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条件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是 ▲ (填写图1中的序号),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是 ▲ (填写图1中的序号)
(2)图2中D点处限制其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条件是 ▲ 。
(3)图2中B点处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与此生理活动有关的细胞器是 ▲ 。
26.(7分)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若此图示衰老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 ▲ 。
(2)若此图示为癌细胞,则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 ▲ 等。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率大大降低,而对其它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
(4)氨基酸在人体内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以合成为糖类等物质,对以上现象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 。
(5)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 H218O的生成部位是 ▲ 。
(6)若这是浆细胞,它的来源途径有 ▲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常使用 ▲ 诱导形成杂交瘤细胞。
25.以下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5倍体积的蒸馏水,重复洗涤三次
B.将血红蛋白溶液放在质量分数为O.9%的NaCl溶液透析12小时
C.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
D.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移动速度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