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10.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9.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
Cl2是弱电解质 |
B |
在空气中Na2SO3易变质,Na2CO3不易变质 |
酸性:Na2SO3<Na2CO3 |
C |
C6H5ONa溶液中通CO2气体出现浑浊 |
酸性:C6H5OH
<H2CO3 |
D |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
非金属性:P>N |
8.2010年8月8日我国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卫生防疫人员要紧急配制0.01 mol/L的KMnO4 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容量瓶未干燥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7.为了治理废水中Cr2O72-的污染,常先加入试剂使之变为Cr3+,该试剂为( )
A. NaOH溶液 B. FeCl3溶液 C. 明矾 D.Na2SO3和H2SO4
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分子(直径为1.3n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分子直径比Na+小
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5.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
B.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I-、NO3-
C.含有0.1 mol·L-1 Ca2+的溶液中:Na+、K+、CO32-、Cl-
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3+、NO3-、SO42-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氨水吸收少量SO2气体:2NH3·H2O + SO2 = 2NH4+ + SO32- + H2O
B.Fe I 2溶液中通入Cl2至Fe2+ 恰好完全被氧化:2Fe2+ + Cl2 = 2Fe3+ +2Cl-
C.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NH4+ +OH- NH3↑+ H2O
D.Cl2通入水中:Cl2 + H2O = 2H+ + Cl- + ClO-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的33.6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1 L浓度为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
2.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
A.、
--腐蚀品 B.
--易燃液体
C.--遇湿易燃物品 D.
--氧化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