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1090  371098  371104  371108  371114  371116  371120  371126  371128  371134  371140  371144  371146  371150  371156  371158  371164  371168  371170  371174  371176  371180  371182  371184  371185  371186  371188  371189  371190  371192  371194  371198  371200  371204  371206  371210  371216  371218  371224  371228  371230  371234  371240  371246  371248  371254  371258  371260  371266  371270  371276  371284  447090 

1.画出图1中物体AB在白纸板上影子A´B´的位置(4)

 

     图1     白纸板       图2    半透明纸

试题详情

10. 当带电塑料尺子吸引一小纸片,当尺子接触到纸片时,有时纸片会很快地飞开,这是为什么?

答案:当带电塑料尺子吸引一小纸片,如果尺子接触到纸片,则纸片也带了与尺上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所以纸片会很快地飞开。 

试题详情

9. 图1-1-1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

答案:(1)把AB紧密靠拢,让C接触A或B,然后移去C。再把A与B分开,则A、B都带等量正电。(2)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A,则在A端感应出负电荷,B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马上把A与B分开后,则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

试题详情

8.导体上的净电荷和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有何区别?

答案:导体上的净电荷是指导体中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不为零时,正负电荷抵消后的电荷,导体的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指导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在导体的表面和内部都可以分布“自由电荷”。

互动实践

试题详情

7. 如图1-1-6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B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试题详情

6.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小段距离,发现两小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带电情况可能是(   BCD   )

A.A和B原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A和B原来带有同种电荷

C.A和B原来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A和B原来只有一个带电

试题详情

4.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如图所示,下列几种方法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C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一球,再把两球分开

D.棒带的电荷量如果不变,不能使两导体球带电

综合跃升

B
 
5.如图1-1-4,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AB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试题详情

3.下列关于电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CD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

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显正电性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的异种电荷消失

试题详情

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试题详情

案例精析:

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1所示,现使b带正电,则(  )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

解析  b带电后,由于静电感应,a的近b端和远b端分别出现等量的负电荷和正电荷,b对a的吸引作用大于排斥作用。a、b接触后带同种电荷,又相互排斥。故选项B正确。   

拓展 本题中如果a的表面不是镀有铝膜,则a的近b端和远b端不会分别出现等量的负电荷和正电荷,但是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正确的选项仍然是B。

例2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

解析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要平均分配电量,故两球均带,带正电。

拓展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再平均分配电量时,异种电荷先中和,再将剩余电荷除以2即为每个金属球所带的电量。

例3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解析:静电感应使得A带正电,B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而带负电;A部分带正电。从不同位置切开时,QAQB\的值是不同的,故只有D正确

答案:D

三维达标:

基础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