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1323  371331  371337  371341  371347  371349  371353  371359  371361  371367  371373  371377  371379  371383  371389  371391  371397  371401  371403  371407  371409  371413  371415  371417  371418  371419  371421  371422  371423  371425  371427  371431  371433  371437  371439  371443  371449  371451  371457  371461  371463  371467  371473  371479  371481  371487  371491  371493  371499  371503  371509  371517  447090 

1.基因型频率是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基因型频率 = 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例如:设二倍体生物个体中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假如种群中共有N个个体,而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那么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基因的频率=(2n1+n2)/2N

    AA基因型的频率=n1/N

    从以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可看出:

    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l,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如:已知AA%=30%.Aa%=60%.Aa%=10%,

    则有:A%=AA%+1/2Aa%=30%+1/2×60%=60%

    a%=aa%+1/2Aa%=10%十1/2×60%=40%(或a%=1-A%=l-60%=40%)

试题详情

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

试题详情

1、物种与种群的比较


区别
联系
概念
范围
判断标准
物种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
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①同一物种是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的
②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较小范围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不存在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区别
概念
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不同的物种间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特点
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交流,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结果
形成不同的亚种
形成不同的物种
联系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长期的地理隔离终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

试题详情

2.三个层次的关系: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共同进化的概念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画龙点睛](1)不同物种之间的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2)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同的选择方向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最后形成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种,其基因库中的基因组成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核心考点整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试题详情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①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②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基因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也称为遗传多样

↓ 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3个层状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和

↓   布特征来衡量的。地球表面的动植物、微生物的总数达到500万-3000万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的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境主要是指无机环境,如地貌、 土壤、气候、水文等)

试题详情

2.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全面理解

  (1)选择的对象从表面上看,自然选择是对个不同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

    从分子水平上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着种群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2)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环境因素很多,有一种或几种因素起主导的选择作用,如用农药喷洒害虫,害虫大量死亡(不抗药性),少数害虫生存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农药是这变化中的主导选择因索,它把群体中早已存在的抗药个体与不抗药个体区分开来。农药只起选择作用,把抗药性状保留下来,并通过繁殖传给下一代。使抗药性状在下一代某些个体中得以积累和加强。可见,环境对生物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

  (3)选择的手段: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通过生存斗争使少数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生存下来,从而完成一次自然对生物的选择。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不适者)的生存不利但对种族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界的进化。

  (4)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使之得以积累加强,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第二节  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试题详情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试题详情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并且这些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画龙点睛]拉马克进化学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其在人们信奉神创论的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打破了神创和物种不变论,为以后达尔文创造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条件,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试题详情

2.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

试题详情

基础过关
 
三、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由来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