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因型频率是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基因型频率 = 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例如:设二倍体生物个体中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假如种群中共有N个个体,而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那么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基因的频率=(2n1+n2)/2N
AA基因型的频率=n1/N
从以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可看出:
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l,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如:已知AA%=30%.Aa%=60%.Aa%=10%,
则有:A%=AA%+1/2Aa%=30%+1/2×60%=60%
a%=aa%+1/2Aa%=10%十1/2×60%=40%(或a%=1-A%=l-60%=40%)
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
1、物种与种群的比较
|
区别 |
联系 |
||
概念 |
范围 |
判断标准 |
||
物种 |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
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 |
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
①同一物种是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的 ②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
种群 |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
较小范围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
不存在生殖隔离 |
|
地理隔离 |
生殖隔离 |
|
区别 |
概念 |
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
不同的物种间不能相![]() |
特点 |
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交流,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
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
|
结果 |
形成不同的亚种 |
形成不同的物种 |
|
联系 |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长期的地理隔离终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 |
2.三个层次的关系: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共同进化的概念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画龙点睛](1)不同物种之间的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2)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同的选择方向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最后形成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种,其基因库中的基因组成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①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②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基因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也称为遗传多样
↓ 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3个层状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和
↓ 布特征来衡量的。地球表面的动植物、微生物的总数达到500万-3000万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的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境主要是指无机环境,如地貌、 土壤、气候、水文等)
2.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全面理解
(1)选择的对象从表面上看,自然选择是对个不同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
从分子水平上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着种群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2)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环境因素很多,有一种或几种因素起主导的选择作用,如用农药喷洒害虫,害虫大量死亡(不抗药性),少数害虫生存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农药是这变化中的主导选择因索,它把群体中早已存在的抗药个体与不抗药个体区分开来。农药只起选择作用,把抗药性状保留下来,并通过繁殖传给下一代。使抗药性状在下一代某些个体中得以积累和加强。可见,环境对生物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
(3)选择的手段: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通过生存斗争使少数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生存下来,从而完成一次自然对生物的选择。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不适者)的生存不利但对种族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界的进化。
(4)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使之得以积累加强,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第二节 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并且这些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画龙点睛]拉马克进化学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其在人们信奉神创论的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打破了神创和物种不变论,为以后达尔文创造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条件,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
|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由来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