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C.不同种群间只要存在隔了就一定是两个物种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4.单元测试题目
5.(11分)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______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
项 目 |
浅色蛾 |
黑色蛾 |
工业污 染区A |
释放数 |
400 |
500 |
回收数 |
52 |
150 |
|
B |
释放数 |
500 |
600 |
回收数 |
60 |
30 |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与评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的饿,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
①试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1)非工业污染区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右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①选择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
(1)实验假设是根据实验目的而定;
(2)实验应选工业污染区与非工业污染区进行对比,收集黑色蛾和浅色蛾标记并释放到相应的所选区域;
(3)根据表格所给数据,会绘制柱形图即可,注意要有图示说明;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较多,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较多;
(5)①工业污染区树皮变黑,黑色蛾与周围环境一致不易被捕食,数量较多;②选多对黑色蛾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如发生性状分离,黑色为显性性状;如不发生性状分离,黑色为隐性性状;也可选多对浅色蛾雌雄个体交配。
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
答案:
(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
3)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核心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2)小岛上原有蜥蜴个体构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3)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4)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5)这种现象体现了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检测就要获取更多的DNA分子,简便方法是PCR。
3.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和,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
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通过地里隔离形成两个种群和,有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不对。即使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
2.《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AD
解析: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能提出来。
A.24人 B.36人 C.52人 D.76人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血型系统中的基因频率计算,关键是要弄清楚人的血型遗传的方式。设IA的基因频率为p, 设i的基因频率为q, 设IB的基因频率为t。A型血的基因型可能有两种---IAIA和IAi,所以应该是IAIA和IAi的基因频率之和=p2+2pq。B型血的基因型可能有两种---IBIB和IBi,所以应该是IBIB和IBi的基因频率之和=t2+2tq。由题意知道:A型血的基因型频率为IAIA和IAi的基因频率之和=p2+2pq=180/400;144人是O型血,即是q*q=144/400,可得q=6/10,代入到p2+2pq=180/400中,可求出p=3/10,把p=3/10和q=6/10代入到p+q+t=1中,可求出t=1/10。所以B型血的基因型频率=1/10*1/10+2*1/10*6/10=13/100,则B型血的人数应该为13/100*400=52。所以答案因该是C。
点评:本类型的题目考查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但和有一对等位基因的计算方法差不多。同时,该题还涉及到了哈代-温伯格平衡法则,在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的情况下,种群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的频率p和有其对应的等位基因的隐性基因的频率q之和为1。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p2,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q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各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即p2+ q2+2pq =1。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也符合上述原则。
能力拓展题:
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的人群中,在每2500个人中就有1人患此病。如有一对健康的夫妇患有一个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由于另一健康的男子再婚。再婚的双亲生一个患该病的概率为多少?(答案1/100)
例三:据调查,某高校学生中的基因型比例为XBXB(42.32%),XBXb(7.36), 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型频率为多少?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计算基因频率和常染色体上的计算稍有不同,关键是要把这种遗传方式搞明白。Y染色体上不带有该基因,在计算时,不能把应计算在内即可。
XB=(2*42.32%+7.36%+46%/(2-46%-4%)=92%,
Xb=(7.36%+2*0.32%+4%)/(2-46%-4%)=8%。
点评: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只考虑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不能把Y染色体考虑在内,否则的得到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在平时的复习中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
能力拓展题:
已知在正常的人群中,男性色盲的出现的概率为7%,求女性色盲出现的基因频率为多少?(答案:0.5%)
|
1.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
答案:A
解析:该现象不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也不可能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故B正确。
2.经调查统计某地区人群中蓝眼(aa)1600人,纯合褐眼(AA)1400人,杂合褐眼(Aa)7000人,那么,蓝眼基因和褐眼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A.51%和49% B.43%和57% C.32%和68% D.28%和72%
答案:A
本题已经给出了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4个,基因型为Aa个体为597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99个。就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中可以看作有2个基因,即1000个个体中,有2000个基因。304个AA的个体就含有A=304*2=608;597个Aa个体含有A=597个,a=597个;99个aa的个体,含有a=99*2=198个。
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608+597)/2000=60.25%
a的基因频率为(597+198)/2000=39.75%。
点评:对于该类题目只要知道了各种基因型频率,然后分别计算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含量,然后除以总的基因数,即可得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能力拓展题:
1.在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基因型LMLM的个体表现为M血型;基因型为LNLN的个体表现为N血型;基因型为LMLN个体表现为MN型。1997年,上海中心防疫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者,发现有397人是M型,861人是MN型,530人是N型,那么和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A.46%、54% B.23%、29% C.50%、50% D.54%、46%
答案:A
2.哈代--温伯格定律和基因频率的计算
哈代--温伯格定律是指在一个巨大的、随机交配和没有干扰基因平稳因素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p代表A的基因频率,q代表a的基因频率,则 (p+q)2=p2+2pq+q2=1, 其中p2是AA基因型的频率, 2pq是杂合子Aa的基因频率,q2是aa基因型频率。
现代进化理论强调的是生物的进化的实质是因为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有关基因频率计算题目比较常见,现把有关的计算题目加以总结,并作祥解如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