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1353  371361  371367  371371  371377  371379  371383  371389  371391  371397  371403  371407  371409  371413  371419  371421  371427  371431  371433  371437  371439  371443  371445  371447  371448  371449  371451  371452  371453  371455  371457  371461  371463  371467  371469  371473  371479  371481  371487  371491  371493  371497  371503  371509  371511  371517  371521  371523  371529  371533  371539  371547  447090 

5.德国诗人莱辛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句话强调的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应该不断发展

C.认识的主体是客观事物      D.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试题详情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试题详情

3.由于珠峰特殊的气候环境,实施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工作的时间跨度为3个多月。这样安排既照顾到珠峰登顶时间的不确定性,又不影响各地传递活动。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实践是人的本能活动     B.实践具有社会性

C.实践具有历史性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试题详情

2.广大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试题详情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神七”飞天的巨大成功充分说明

A.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是积极的 

B.人们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试题详情

(一)“两年来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实际已收入二百三十元钱了。” 

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钱三角八分计算,并且就算是“芦柴棒”一年仅干340天,带工老板三年从她身上的收入是359块,除去包身费二十块,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纯利润339块。每个带工老板带三十、王十甚至一百五十以上的包身工,三年至少可赚10170块钱!多者可赚50850块钱以上。 

全上海当年 有24000以上的包身工,她们仅在三年之内至少被带工老板榨取了8136000块钱以上。包身工身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双重剥削的,日本资本家获得会更多。 

第三课时 

在上节课中我们分析了包身工们的实际年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被剥削程度。 

Q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那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被他连踢带骂吆喝起床的“猪猡”如此“懒惰”? 

A:豪华的不合时宜的穿着,揭示了那个男子的身份、地位和内心世界,与包身工们“衣服破烂”形成鲜明对比。在恶劣的劳动环境(音响、尘埃和湿气)的威胁下,经党挨打受罚而又只有两粥一饭的包身工们,每天从事繁重的工作长达十二小时,因而身体衰弱、精疲力竭,而“清晨四点一刻”那么早就又得起床,难免一些人一时起不来。但这不能说明包身工们懒惰,反而和包身工们所受的非人折磨和牛马般的生活,充分暴露出包身工制度的黑暗。 

Q2:包身工们的“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为什么“似乎已经迟钝了”?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为什么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同伴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这合不合情理? 

A:这些都是一些反常的现象,是当时包身工们被压近得麻木不仁的悲惨生活的写照,完全合乎当时特定的“情理”。 

Q3:她们是如何沦落到这种地步的? 

A:在家乡无法活命,又受骗签下了“包身契据”,所心“她们的身体”“包给 了叫做‘带工’的老板”,成了“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在“包身契”上早已写明“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当女孩子真的有事时,她们真的没脸见人了吗? 

Q4:“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6-8 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12-17 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 

24-25 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 

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我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原因及本质有了一个全面、概括地的了解,那么对于具体的例子也就是书上所说的点面结合的中典型人物“芦柴棒”、“小福子”遭遇:烧火、生病、抄身、挨罚。这样写的作用是:具体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课文的内容充分,典型突出的点上的材料使课文内容深刻鲜明。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试题详情

(三)生活条件 

“穿”--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脏了的湖绿乃到青莲的短衫,下面是无色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吃”--早晚吃粥,中午干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在南方,碎米和豆渣根本就是猪食。 

“住”--每间工房七尺宽,十二尺长--面积约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 

“行”--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可见所谓“供给住食”用“饲养”一词更符合实际--猪狗不如的生活。 

2、带工老板如何压榨包身工的? 

试题详情

(二)生活安排:作者描写了包身工起订时的混乱情景,紧张忙乱。她们为何这么紧张,可以慢点吗? 

作息时间:四点一刻:起床 要做多少事?其忙乱程度可想而知 

五点上工 中餐及午休一小时 下午六点收工 

除了十二小时强劳动,还有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务,而她们的年龄与在座的同学的年龄差不多。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重摧残着这些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们变得麻木,像机器一样。差不多失去了作为女性最起码的羞耻感。 

试题详情

(一)住房:“七尺阔,十二尺深”,约为9个平方多。“在不到十个平方的房间里”住着十六七个人;平均居住面积是0.6个平方 

房间除了作寝室外,还作“吃喝拉撒”用,生活如猪猡

试题详情

1、 了解包身工的生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