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 。
B.《柳毅传》属于“话本”小说,“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
C.梁代萧统的《文选》中提出了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D.《金瓶梅》是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为小说创作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乐府”本来是汉代的音乐机构,后来把乐府从民间采集的诗称“乐府诗”,再后来把文人模仿“乐府诗”写的诗也称乐府诗。
B.唐诗中有一类诗的题目中含有“歌”、“行”、“引(吟)”,像《兵车行》、《白雪歌》等,这类诗叫“歌行体”诗,不属于乐府诗。
C.律诗分为七言和五言,一般都是四联,首联可入韵也可对仗,但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D.绝句也分七言和五言,只有四句,看上去像是律诗的一半,所以也叫“截句”。
13.对《客至》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户外的景色着笔,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做了铺垫。
B.颔联中的“不曾”与“今始”呼应,重在表现诗人独居江村的孤独、苦闷的心情。
C.颈联写诗人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表现了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话语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D.尾联作者用商量的口气问客人,如果不介意的话就隔篱笆呼唤邻居老翁来,一同喝上几杯,表达了一种兴奋、欢快的气氛。
12.对《兵车行》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反映安史之乱的诗,全诗通过一个士兵的诉苦,对统治阶级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B.诗人体现在这首诗里的思想是深刻的,他反对战争,认为人民的痛苦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造成的。
C.这首诗中,诗人将行人答问的内容从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了整个社会。
D.这首诗在韵律的运用上也很成功,几次换韵都是随着感情的发展而变化的,充分地从声音上表达了情激而语塞的情感。
11.对“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是说:只见那叫声凄厉的鸟,在古木丛林间飞来绕去。
B.第二句是说:又听到杜鹃鸟在对着夜月啼叫,感觉到它对着空山发愁。
C.这两句诗渲染了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奇险。
D.子规的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里用来烘托旅愁,十分恰当。
9.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童子何知,躬逢盛饯 10.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B.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C.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意气勤勤恳恳 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不能引决自裁
7.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②而良人未之知也
③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④且西伯,伯也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