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关于镁和铝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硬度较小的银白色轻金属
B.因镁的金属性比铝强,所以镁的熔点比铝高
C.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导电性增强
D.常温下在空气中都能与氧气反应,所以它们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
6.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B.铝热法冶炼金属钒
C.用石灰石、纯碱、二氧化硅制玻璃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
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①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 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 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⑤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4、已知两瓶气体分别是HCl 和Cl2 ,可以区别它们的方法或试剂是
①观察颜色 ②打开瓶盖看有无白雾 ③湿润的淀粉试纸 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⑤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⑥AgNO3 溶液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⑥
3.有水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①Na+H2O ②Na2O+H2O,③Na2O2+H2O,④C12+H2O,⑤SO2+H2O,其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④
2.下列六种物质:①Na2O ②Na2O2 ③NaCl ④Na2CO3溶液⑤NaOH ⑥NaHCO3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①④ B.③⑥ C.②③ D.⑤⑥
1.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是呈黏胶状的物质 B.胶体的外观不透明、不均匀
C.利用半透膜可以除去AgI胶体中的KNO3
D.利用滤纸可以过滤除去蛋白质胶体中的食盐
例文1
初看到这条关于“记忆”移植的信息,我还觉得挺“遗憾”,要是我有一个这的机器,那该多好!把鲁迅、凯库勒、陈景润、爱因斯坦再加上语言大师陈寅恪的记忆统统拷贝到我的脑子里,至少在高考考场上我就可以泰然自若,纵情驰骋,稳操胜券了!
然而转念一想,我又有些迷惑:如果这成了现实,我会不会整天在迷茫与困惑中寻找自我呢?
我们每个人,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好,为生活操劳的下岗工人也罢,都有着绝不同于他人的特点,都是这个大千世界里的一道风景。就算我平凡,就算我不起眼,我至少还可以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生活,我至少可以在社会中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位置。是的,我希望自己能像鲁迅那样写犀利的文章,我希望自己能像爱因斯坦那样研究出骄人的科学成果,我也希望自己能像陈寅恪先生那样掌握多国的语言。但是,我更明白这一点:如果我希望有所成就我就必须勤奋、努力,我就必须为成功付出昂贵的代价!
移植记忆,暂且不去考虑它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即使它--别人的记忆--能让我获得诺贝尔奖,我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这种行径至少应该算是剽窃吧?!那些学识渊博的学者,有谁不是“踏踏实实地走路,明明白白地做人”呢?
我崇拜谢冕先生、陈平原先生、季羡林先生……我崇拜他们那轩昂自若的从容,那旁征博引的渊博,那条分缕析的深刻;这一切再与那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相融合,该是怎样一种发人深省的精神魅力!从他们那里,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学问,首先研究并且修炼的应该是自己的人格。以我的资质,也许皓首穷经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与他们研讨学术的资格。但我无怨无悔、问心无愧。因为学到了他们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就够我受益终生了。
我,不要别人的记忆,即使有一天这真成了现实。做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这才是我们所有人该追求的目标!我,不要别人的记忆!
围绕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一个范围,多数考生沿着“可以移植”的讨论前提,或编故事,或发议论,想像着未来高科技社会里记忆移植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本文却一反常态,对记忆移植说“不”,采取否定态度,显得新颖别致而有创意,显示了考生所具有的逆向思维。
21、有这样一则寓言:算盘对主人说:“ 我身上缺了些珠子。”主人说:“ 给你补齐了,那不就行了吗?”补完后,算盘却再也不能使用了。
请以“留下一点空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研读
1、A (A 都读jìng;B 和面huó; C翘首以待qiáo;D 恬不知耻tián) 2、D (错误分别是“班配”的“般”,“不落巢臼”的“窠”和“ 挺而走险”的“ 铤”,还是在形近字和同音字上做文章,本无“班配”“不落巢臼”“挺而走险”这三个词。相信只要平时留心积累,一定可以顺利过关。) 3、B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有不同的看法,各有道理。“ 各执一词”意思是各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说法,调强双方意见对立,争论不休,故不可替换。可以说“各抒己见”) 4、C (A 项中删去省略号后面的逗号。B 项“ 古人说”后边的冒号去掉,“ 文无定法”后的句号改为逗号。D 项分号改为逗号,后面的“等等”删去。) 5、B (A 项语序不当,“发展”同“稳定”对调。C 项成分残缺,在“ 研究”前加“ 对”字,让“对……课题”作“ 提供”的宾语。D 项的第一个分句前后不对应,将第一句中的“如何”删去。)6、B 7、薛昭因定罪流放而投奔房光庭,房光庭把他藏起来。(关键点:坐,因犯罪……。) 8、如果把他抓起来送交官府,朝廷中的官员们又将怎样对待我呢?( 关键点:居庙堂者,朝廷中的官员;何以见待。) 9、宰相认为房光庭有义气,让他外出到磁州任刺史。( 关键点:义,认为……有义气;出,由京城调往外地,遭贬之意。)
附:参考译文
房光庭负气仗义,不拘小节。薛昭因定罪流放而投奔房光庭,房光庭把他藏起来。消息泄露后,御史陆遗紧逼他把薛昭交出来,房光庭害怕了,就去见宰相。宰相问他说:“你是郎官,为什么藏匿这人呢?”房光庭说:“ 光庭我和薛昭是老朋友,他无路可走才来投奔我。而且他所犯的也不是重大刑案,光庭我能不收留他吗?如果把他抓起来送交官府,朝廷中的官员们又将怎样对待我呢?”宰相认为房光庭有义气,让他外出到磁州任刺史。
10、依次为:表明情节的省略(为了简洁),表明说话中的停顿(便于刻画人物) 11、①反映小伙子无意冲撞老人后羞愧不安的心理 ②描绘小伙子腼腆、不好意思的心理 ③体现出老张感激、敬佩的心情 12、①人物形象突出,造成艺术悬念,简洁、干净 ②不是闲笔。用意有二:一是反映生活的某一层面(搭公共汽车紧张,因误点而被扣奖金),二是引出老张的心理活动,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③不点出人名更自然些,有助于反映小伙子做好事不张扬的品格 13、①在顺叙中运用插叙 ②巧设悬念,妙用对比,注重用细节来传情达意 ③老张看病 14、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帮助,并且是不含半点私心的。 15、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②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③ 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16、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17、①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18、A D
19、创意中不得体之处主要表现为产生不良联想。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0、(1)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饰,变更全文结论的建议。(2)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还是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饰,变更了全文结论。 21、[写作指导] 太阳灼热的光辉,只有在白天晴朗的天空才能看到;月亮温柔的身影,只有在漆黑的夜空零散的星光中才能被衬托出来;没有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就不会有春天的温暖、秋天的清爽。大自然是充满阴晴圆缺的,正是有了这种“ 缺点”,大自然才能变化不息。空白不是随意的放弃,不是轻易的妥协,不是阿Q式的安慰。空白是一种无法达到的完美,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太阳会发光发热,但它有黑点;金子无论怎样提纯,也会有杂质..总之,世事不能尽如人意,每件事都要分两面看,一个美丽的缺憾,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一个永远也无法到达的目标,一种无论怎样也要遵循的规律。空白是自由,是创新,是广阔的心灵世界。
[作文示例]
留下一点空白
有这样一则寓言:算盘对主人说:“我身上缺了些珠子。”主人说:“ 给你补齐了,那不就行了吗?”补完后,算盘却再也不能使用了。
算盘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缺点有缺陷的人到处都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缺陷未必是坏事。假如算盘没有被补全珠子,那么它虽然不那么完美,但它可以使用,而正是它可以用来使用才体现了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难道这几个珠子的空白是不必要的吗?我想是“空白”才使算盘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路。
“空白”未必是不完美。有时候“空白”也是一种美。你没听说过“ 缺陷也是一种美”吗?正像断臂维纳斯那座雕像一样,它的美反而突出在它的那只断臂上,正是那只断臂才体现了雕塑家描绘的逼真、塑造艺术的完美,也充分体现了雕塑家的艺术风格,缺陷美完全体现了出来。所以说,缺陷也是一种美,留下一点空白未必是坏事。
“空白”处处皆是。在我国中央对地方的政策上也充分运用了“空白”的措施,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属于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民族之间生活习惯、语言、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不同,中央针对这一国情下达了命令,即给地方留下一点空白---自治。
正是由于中央对地方的空白,给了地方人治地方的机会,才使我们的国家如此稳定。现在的西部不也正在发展自己吗?这点“空白”带来了什么呢?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笑容。
如果说“空白”是坏事,是缺陷,是不完美,那么“ 一国两制”下的港澳地区的蓬勃发展又是怎样发展的呢?难道港澳的发展不是“ 空白”的空间,使地方发挥了其积极性所导致的吗?如果说“空白”是坏事,是缺陷,是不完美,那么又怎么会有19世纪70年代的德意志的最终统一呢?所以,“空白”亦非坏事,亦非缺陷,亦非不完美。
留下一点空白,才使事物的变化如此丰富多彩。空白中充满了美丽,空白中激发了前进与上升,空白中才体现了事物各具情态的特点。
留下一点空白,未必是一件坏事。算盘的寓言不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吗?
20、下面的句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按照要求改写,以消除歧义。(6分)
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饰,变更全文结论。
(1)表达“导师建议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改为:
(2)表达“导师不同意修改变更”,这个句子应改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