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2565  372573  372579  372583  372589  372591  372595  372601  372603  372609  372615  372619  372621  372625  372631  372633  372639  372643  372645  372649  372651  372655  372657  372659  372660  372661  372663  372664  372665  372667  372669  372673  372675  372679  372681  372685  372691  372693  372699  372703  372705  372709  372715  372721  372723  372729  372733  372735  372741  372745  372751  372759  447090 

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图4),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早期城市分布区:A.     ;B.     ;C    

  D     ;E.     ;F    

(2)据图分析世界早期城市。从地形和水文条件看,大多分布在     上。它们一般都有肥沃的       和方便的       ,成为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  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       

   [解题思路]世界上早期城市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文明中心多城市,而城市多数诞生在文明中心的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因为这些大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灌溉,农业先进,能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图6.6  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2000年)

试题详情

 二、设问与训练

 图3为两种村落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出村落的形态类型:A.    

B    

 (2)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解题思路]解本题首先了解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般在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由于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形态。而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依水延伸,平面多呈带状分布。所以,从村落的形态与结构,可以推断当地的地理环境。

 图6.4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试题详情

2.读图2“福建土楼图”及资料,分析回答:

  福建客家人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均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1)这种为世人颇感稀奇的房屋是在何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房屋建筑的式样主要起到什么功能?居住的特点又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2)上述都说明   因素也可以影响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

(3)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     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     因素有关。

   [解题思路]客家原是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西晋以来几经战乱,辗转南迁,直到宋元时期迁到闽粤交界区,形成独具特点的客家民居。客家人为避战乱从世代居住的熟悉环境南迁到人生地不熟的闽粤交界区,需要有较强的凝聚力才能在当地生存。再加上当地曾经盗匪横行,客家人设计了坚固的土楼,聚族而居,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观。

   图6.2呈多边形的村落

   图6.3呈带状的村落

试题详情

1.读图1,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呈外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社会心态。

(2)同时这种房屋的形式也与     自然条件有关。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     式样;北方地区以     式样为多;北冰洋附近地区的因纽特人,则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建筑了特殊房屋   。

[解题思路]建筑,是人类理想的物化表现。它是经济发展、艺术审美的载体,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和经商闻名,“晋商”曾闻名全国。一些靠经商发家的晋商回乡建筑住宅,如“乔家大院”等,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我国南方降水多,房屋多呈尖顶,便于排水;北方降水少,房屋多呈平顶,便于晾晒粮食或衣物。因纽特人则就地取材,建造雪屋。

试题详情

15.图中A、B曲线是北京和纽约两城市的人口增长曲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城市的主要职能是___________,B城市的主要职能是___________。 (2)A城市的发展历史较B城___________,但A城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较B城所在国家___________。 (3)A城人口在1850年以后曾大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城周围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 (5)1960年以后,A城人口稍有减少,这符合城市发展方针中的___________的要求,为了贯彻这一方针,A城今后的工农业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 (6)1960年以后,B城人口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趋势的好处是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  14.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且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试题详情

6.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导地位的是(   ) A.石油型污染    B.煤烟型污染 C.光化学污染   D.总悬浮颗粒物污染 7.在城市采取冬季集中供热,生活燃料管道煤气化,其好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煤气中毒事件 

③增加下岗职工就业率 ④减轻空气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  ②城市人口的素质低下  ③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④城市管理不善和绿地面积减小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9.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质量  B.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C.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 D.城市卫生状况和文明程度 10.关于解决城市问题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断扩大城市规模   B.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 

C.限制发展中小城市   D.城市职能向综合性发展 11.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原因有(   ) A.生活废水    B.生产废水 C.城市地表径流 D.以上A、B、C三项全有  12.图中曲线,能正确反映世界农村人口增长趋势(1920-2000年)的是(   ) 

试题详情

1.从保护居民区的水源角度考虑,工厂选址较为合理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从保护居民区空气质量的角度考虑,工厂选址较为合理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不是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 A.人口增加就业难 B.交通拥挤乘车C.土地狭小住房难 D.淡水危机饮水难 4.巴基斯坦建都伊斯兰堡,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其目的是(   ) A.建设新城卫星城 B.加强城市管理C.分散大城市职能D.制订合理城市规模 5.目前,上海面临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 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B. 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C.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D. 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试题详情

图15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  )

[检测与练习]

试题详情

读“东京市区域规划图”(图14),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老城区,人口过多,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图中能够反映该市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2)目前许多大城市生态失衡的关键在于(  )

A.绿地面积过少 B人口过度膨胀 C交通拥挤不堪 D物质和能量输入困难

(3)控制东京这座超级城市发展的规模,主要是控制   (   )

A.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B.城市职能的发展规模

C.城市基本建设的规模     D.城市郊区建设小城镇的规模

(4)能缓解东京城市交通拥堵和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

A鼓励用私人汽车 B提高交通费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D限制使用非机动车

(5)A城区时有酸雨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生活垃圾大量燃烧     。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夏季酸雨可能移动的方向。

(6)图中B海域曾出现“赤潮”,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解题思路]本命题将课文中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本图明显传递着两个信息:一是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二是图像的组成要素点和阴影表示城市发展的规模。依据图例知道,点是卫星城,此图基本反映了城乡的空间动态关联这一地理过程。表明该地区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面积扩大,最后出现城市群。其隐含的内容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大,这正是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