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2855  372863  372869  372873  372879  372881  372885  372891  372893  372899  372905  372909  372911  372915  372921  372923  372929  372933  372935  372939  372941  372945  372947  372949  372950  372951  372953  372954  372955  372957  372959  372963  372965  372969  372971  372975  372981  372983  372989  372993  372995  372999  373005  373011  373013  373019  373023  373025  373031  373035  373041  373049  447090 

7.如图是“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全能性表达的结果

8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试题详情

6.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中进行的,这一时期称为卵裂期。其特点是

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有细胞均具有全能性

B.每个细胞体积有所减小,胚胎的总体积增加

C.胚胎有机物总量增加,细胞DNA总量不断减少

D.所有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核物质(质量)与质物质比值增大

试题详情

5.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C.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D.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

试题详情

4.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清、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CO2     ⑥需要CO2调节培养液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试题详情

3.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4噬菌体   D.质粒DNA

试题详情

2.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最常用方法是

A.感受态细胞法    B.显微注射法    C.基因枪法    D.农杆菌转化法

试题详情

1.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运载体”分别是指    (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   B.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C.DNA限制酶、RNA连接酶、质粒   D.DNA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试题详情

8.癌症的治疗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这就需要尽可能在早期发现癌组织,用外科手术完全清除。然而,这种方法对癌病灶已有多处转移的患者显然很难实施。遇到这种情形,必须采取“化学疗法”和“放射线疗法”辅助治疗。首先使用抗癌药物和放射线照射缩小转移的癌病灶,再对原发病灶的癌组织进行切除。

放射线疗法是使用高能X射线或γ射线集中照射患病部位,杀死癌细胞。这里利用的是射线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放射线疗法不适于病灶范围已经扩大的患者。

化学疗法主要利用抗癌剂杀死癌细胞。常用的抗癌剂包括细胞分裂抑制剂、细胞增殖蛋白合成的抑制剂等。多种抗癌剂混合使用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小。

免疫疗法主要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通过增殖和活化T淋巴细胞,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抵抗癌组织的能力。

试题详情

7.环境中的致癌因子

有些致癌物的作用很强,兼具启动和促进作用,单独作用即可致癌,称为完全致癌物,如多环芳香烃、芳香胺、亚硝胺、致癌病毒等。

(1)化学致癌物

亚硝胺类  这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肿瘤。

多环芳香烃类  这类致癌物以苯并[α]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这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沥青、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

芳香胺类  如乙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等,可诱发泌尿系统的癌症。

烷化剂类  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氨基偶氮类  如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即奶油黄,可将人工奶油染成黄色的染料)掺入饲料中长期喂养大白鼠,可引起肝癌。

碱基类似物  如5-溴尿嘧啶、5-氟尿嘧啶、2-氨基腺嘌呤等,由于其结构与正常的碱基相似,进入细胞能替代正常的碱基参入到DNA链中而干扰DNA复制合成。

氯乙烯  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大鼠长期吸入氯乙烯气体后,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肿瘤。通过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某些金属  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化学致癌物引起人体细胞癌变的作用机制很复杂。少数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诱发细胞癌变,这种物质称为直接致癌物;而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方可引起细胞癌变,这种物质称为间接致癌物。

(2)生物性致癌因素

生物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细菌、霉菌等。其中以病毒与人体细胞癌变的关系最为重要,研究也最深入。与人类细胞癌变关系密切的有4类病毒:逆转录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乳头状瘤病毒和Epstein-Bars病毒(简称EB病毒),后三类都是DNA病毒。

引起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都属于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的遗传信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受到正常细胞的调节控制,病毒处于静止状态,但受到化学致癌物、辐射等因素的作用后,可能被激活而表达,在体内诱发细胞癌变。

人乳头瘤状病毒与生殖道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与口腔、咽、喉、气管等处的乳头状瘤和皮肤疣等良性病变有关。

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与儿童的一种淋巴瘤和成人的鼻咽癌发生有关。

霉菌与癌也有关系。目前已知有数十种霉菌毒素对动物有致癌性。但除黄曲霉毒素外,对其他霉菌毒素研究都较少。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食品中,尤以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中含量最多。黄曲霉毒素有许多种,是一类杂环化合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可引起人和啮齿类、鱼类、鸟类等多种动物的肝癌。

(3)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体各部位发生癌变,但据估计在所有癌症的总病例数中只占2%-3%。居里夫人的去世,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引起白血病的发病率增高,都是著名的例子。辐射可引起染色体变异,DNA突变,或激活潜伏的致癌病毒。放射线引起的癌症有:白血病、乳腺癌、甲状腺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紫外线  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细胞DNA断裂、交联和染色体畸变,紫外线还可抑制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突变细胞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这些都有利于皮肤癌和基底细胞癌的发生。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大气层的臭氧减少,出现地球臭氧空洞,地表紫外线的辐照强度急剧增高,诱发人体皮肤癌的潜在危险性大为增加。据估计,大气臭氧减少1%,皮肤癌就要增加2%-6%,美国每年就会增加10 000-20 000名皮肤癌患者。

试题详情

6.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人将癌细胞与同种正常成纤维细胞融合,所获杂种细胞的后代只要保留某些正常亲本染色体时就可表现为正常表型,但是随着染色体的丢失又可重新出现恶变细胞。这一现象表明,正常染色体内可能存在某些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它们的丢失、突变或失去功能,使激活的癌基因发挥作用而致癌。

抑癌基因的功能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迁移,因此起负调控作用,抑癌基因的突变是隐性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