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3021  373029  373035  373039  373045  373047  373051  373057  373059  373065  373071  373075  373077  373081  373087  373089  373095  373099  373101  373105  373107  373111  373113  373115  373116  373117  373119  373120  373121  373123  373125  373129  373131  373135  373137  373141  373147  373149  373155  373159  373161  373165  373171  373177  373179  373185  373189  373191  373197  373201  373207  373215  447090 

6.C(A项“批评”前加“所”,“批评”后加“的”;B项中“出版物”和“杂志”是包容关系,不能并列;D项“走出”后缺少宾语“的困境”。)

             11

试题详情

5.B(A项“无庸置喙”指不容插嘴;C项“一病不起”指得病后再也没有从床上起来,指病死;D“无独有偶”一般用作贬义,至少不能用于褒义。)

试题详情

4.A

试题详情

3.B(A第一个句号去掉;C两个问号都改成逗号;D逗号移至括号后面。)

试题详情

2.C(A发轫;B、和盘托出;D、贪赃枉法。)

试题详情

1、B

试题详情

6.D(A搭配不当,“结果”不能“沿用”,应改为“采用了2002年听证之后的方法”。

B 项成份残缺使句意产生歧义。应在“被”字后面加上“这一英雄形象”等词语。C项成份残缺,应在“在人格”前面加上“还是”等关联词语。)

              10

试题详情

3.  B(“一起”强调空间,表示同一处所、合在一处;“一齐”则强调时间,表示同时,据语境,显然姐弟二人不存在共处同一空间的可能性,故应选用“一齐”,“保证”指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保障”则指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据“人民的知情权”这一语境,故应选用“保障”。“熟识”着重指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熟悉”则侧重指对与某人相关的情况知道得清楚。据语境,“他”对“人物原型的生活”方式的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故应选用“熟悉”)

4D (瑟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厚此薄彼。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5  C(C句中的三个顿号改成逗号,因为并列宾语之间要用逗号。)

试题详情

2.  B(A项“出奇致胜”的“致”为“制”。C项“冒然行事”的“冒”为的“贸”。D项“消赃灭迹”中的“消”应写作“销”)

试题详情

8

第 1 题 :C C项都读qiè,A项,“菁”读jīng,“令行禁止”的“禁”读jìn,其余读jīn,B项,“开天辟地”的“辟”读pì,其余读bì;D项,“勾心斗角”的“角”读jiǎo,其余读jué。

第 2 题 :D A项:青一清,绝-竭;B项:搏-博,灰-恢;C项,背-悖

第 3 题 :A “坚韧“指坚固而有韧性,重在不间断;而“坚忍”指的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重在不动摇。“质疑”是提出疑问,而“置疑”是怀疑的意思,“置疑”用于否定,如“无可置疑”。“从而”和“进而”都是起连接作用的,其区别在于:“从而”是用在由于前面的原因、方法而达到后面的结果、目的句子中,“进而”只用在表示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进一步的句子中。

第 4 题 :B 敲山震虎:指制造攻击的声势,使隐蔽的对方惊恐害怕。苦心孤指:指刻苦用心地钻研探求,到达独创的程度。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采取旁观态度。不登大雅之堂:指粗俗的作品或物品,不能陈放到文雅高贵的地方,多用于自谦。

第 5 题 :C A项,应把“不出来”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项,“大楼”应加引号,“标志”后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D项,“赵公元帅”和“孔方史”都应加引号。)

第 6 题 :D A项,动宾搭配不当,把“澄清”改为“讲明”;B项,虚词“不仅”位置不当,应将“不仅”调到“民主党”后面;C项,把“群众的拥护”改为“群众是否拥护”,因为前面“长短”是两面的。

                 9

1.  答案A(A项分别读成“tián”“guō ”“kuò”“shì”。B项“瑕不掩瑜”中的“瑜”读yú,其余读yù。C项分别读“jué ”“jiáo”“ju锓 jué”D项“觇觇”中的“觇”读chān,其余全读“jiàn”。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