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A.吸收氨气制氨水 B.制取少量蒸馏水
C.转移溶液 D.除去杂质气体CO2
19.(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为[B ]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
① |
KNO3溶液 |
KOH |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
② |
Al2(SO4)3溶液 |
MgSO4 |
加入过量烧碱后过滤,再用硫酸酸化滤液 |
③ |
CO2 |
SO2 |
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④ |
NaNO3 |
CaCO3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生活中常用到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B ]
A.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
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C.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
D.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
17.[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B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16.[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①NH4Cl②AlCl3③NaCl④AgNO3⑤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此固体投入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该溶液可使酚酞呈红色。若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至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原固体组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B ] A.可能存在② B.至少有②⑤ C.无法确定是否有③ D.至少存在①④⑤
15.[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14分)下图Ⅰ、Ⅱ、Ⅲ是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IV、V、VI是气体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求答下列问题: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若用CaCO3与盐酸反应制CO2,则可选择 ;(填序号)
若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NH3,则可选择 ;(填序号)
若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应选用装置 ,(填序号)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是 。
(2)收集装置的选择:若选用V为氯气收集装置,则氯气应从 口通入。用化学方法检验氯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3)气体的吸收:若经试验发现,现1体积的水已吸收336体积的HCl,且得到的溶液的密度为1.08g/cm3,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答案.
|
(1)III II I MnO2 + 4H+ = Mn2+ + Cl2 + 2H2O
(2)A,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靠近B口,试纸变为蓝色,证明氯气已集满 (2分) 。
(3)10.5
14.[江苏省口岸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用下列装置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BC]
甲 乙 丙 丁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13.[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活动性:Al>Fe>Cu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C |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
溶解性AgCl>AgBr>Ag2S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非金属性:Cl>C>Si |
12.[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B.稀醋酸溶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溴水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11、[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B.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C.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减小误差,容量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