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3050  373058  373064  373068  373074  373076  373080  373086  373088  373094  373100  373104  373106  373110  373116  373118  373124  373128  373130  373134  373136  373140  373142  373144  373145  373146  373148  373149  373150  373152  373154  373158  373160  373164  373166  373170  373176  373178  373184  373188  373190  373194  373200  373206  373208  373214  373218  373220  373226  373230  373236  373244  447090 

20.(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A.吸收氨气制氨水          B.制取少量蒸馏水 

C.转移溶液             D.除去杂质气体CO2

试题详情

19.(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为[B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Al2(SO4)3溶液
MgSO4
加入过量烧碱后过滤,再用硫酸酸化滤液

CO2
SO2
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18.(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生活中常用到一些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B ]

A.医疗上可用硫酸钡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

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C.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

D.加碘食盐中添加碘酸钾而不用碘化钾,是因为碘酸钾能溶于水而碘化钾不溶于水

试题详情

17.[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B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试题详情

16.[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①NH4Cl②AlCl3③NaCl④AgNO3⑤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此固体投入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该溶液可使酚酞呈红色。若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至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原固体组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B ] A.可能存在②       B.至少有②⑤ C.无法确定是否有③      D.至少存在①④⑤

试题详情

15.[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14分)下图Ⅰ、Ⅱ、Ⅲ是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IV、V、VI是气体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求答下列问题: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若用CaCO3与盐酸反应制CO2,则可选择     ;(填序号)

   若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NH3,则可选择        ;(填序号)

   若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应选用装置      ,(填序号)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是                 

(2)收集装置的选择:若选用V为氯气收集装置,则氯气应从      口通入。用化学方法检验氯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3)气体的吸收:若经试验发现,现1体积的水已吸收336体积的HCl,且得到的溶液的密度为1.08g/cm3,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答案.


 
 

  (1)III  II  I  MnO2 + 4H+ = Mn2+ + Cl2 + 2H2O

  (2)A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靠近B口,试纸变为蓝色,证明氯气已集满 (2分)  。

  (3)10.5

试题详情

14.[江苏省口岸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用下列装置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BC]

 

    甲        乙       丙             丁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试题详情

13.[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Fe>Cu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溶解性AgCl>AgBr>Ag2S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试题详情

12.[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B.稀醋酸溶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溴水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试题详情

11、[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B.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C.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减小误差,容量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