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3303  373311  373317  373321  373327  373329  373333  373339  373341  373347  373353  373357  373359  373363  373369  373371  373377  373381  373383  373387  373389  373393  373395  373397  373398  373399  373401  373402  373403  373405  373407  373411  373413  373417  373419  373423  373429  373431  373437  373441  373443  373447  373453  373459  373461  373467  373471  373473  373479  373483  373489  373497  447090 

1.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试题详情

4.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与调整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原因
二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如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克服赫鲁晓夫的某些改革措施造成的混乱局面。为与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进入70年代之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技术革命,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经济
改革
内容
首先进行农业改革,如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然后进行工业改革,如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等,取得一定成效。
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等;
 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等。
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失败

原因
(根本原因)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直接原因)改革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造成。
(根本原因)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根本原因)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
认识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必要的。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试题详情

3.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主要事件
具体表现
作用
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诞生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地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法国
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在政治上主要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后来的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俄国
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打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试题详情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方式新变化

措施
具体表现
作用
本质特征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等,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或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二战后股票分散化和经营人员的专业化,
出现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大调整。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福利制度成为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出现福利国家,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也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代表高新科技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

试题详情

1.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激化;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
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特点
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
主要内容
改革:整顿财政金融;
复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复兴工业。开展“蓝鹰运动”。调节农业生产。
救济: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粮税: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私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贸易: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作用及影响
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试题详情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 

(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试题详情

2.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的成立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2)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彼得格勒起义的胜利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试题详情

1.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及状况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