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4327  374335  374341  374345  374351  374353  374357  374363  374365  374371  374377  374381  374383  374387  374393  374395  374401  374405  374407  374411  374413  374417  374419  374421  374422  374423  374425  374426  374427  374429  374431  374435  374437  374441  374443  374447  374453  374455  374461  374465  374467  374471  374477  374483  374485  374491  374495  374497  374503  374507  374513  374521  447090 

3、有台复式光学显微镜配置有10倍目镜及4、16、40、100倍的物镜,若以4倍物镜来观察物体,则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

A、与使用其他物镜相比,对焦完成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最短。

B、与使用其他物镜相比,能观察到得视野范围最小

C、光源相同时,与使用其他物镜相比,视野最亮   D、可用来观察病毒

试题详情

2.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为

A.向左下方    B.向右上方     C.向左上方    D.向右下方

试题详情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7、显微镜下物象为倒像,所以移动转片是同方向移动。

例题:1、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下图是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以视野(1)到视野(2)是,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一②一③一④  B.③一①一②一④  C.⑤一④一③一②  D.④一⑤一①一②

试题详情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移动装片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高倍镜下不能再使用粗准焦螺旋。

试题详情

5.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

试题详情

3.文章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 )

A.引述死难者遗言,表现了这些人赤裸裸的爱、赤裸裸的心愿。

B.引述死者遗言,这是生者对死难者悼念的一种方式,以此寄托生者的哀思。

C.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遗言,表现了他们死前的爱和心愿,反衬法西斯的残酷,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D.面对屠杀,死难者的遗言中毫无恐惧,证明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无畏,坚强不屈。

试题详情

2.文章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目的目的是( )

A.这是孩子们临死前的呼唤,呼唤爸爸妈妈来保护他们。以此为题目,再现了孩子们临死前的恐惧。

B.“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孩子们被屠杀前最后的呼唤,以此为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心灵上的震撼。

C.“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题目为全文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D.文章以此为题目,意在通过再现孩子们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力,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世界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