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5095  375103  375109  375113  375119  375121  375125  375131  375133  375139  375145  375149  375151  375155  375161  375163  375169  375173  375175  375179  375181  375185  375187  375189  375190  375191  375193  375194  375195  375197  375199  375203  375205  375209  375211  375215  375221  375223  375229  375233  375235  375239  375245  375251  375253  375259  375263  375265  375271  375275  375281  375289  447090 

1.产生弹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接触并且有形变

试题详情

5.胡克定律F=kx

(1)上式适用于发生弹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时,弹簧拉伸或压缩形变所产生的弹力的大小计算.

(2)式中的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弹簧本身的一种物理性质,与外力无关,其大小只与弹簧的长短、粗细及材料有关.

(3)x为弹簧的形变量的大小。

[范例精析]

例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解析:地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的施力物是物体,所以应该是因为物体的形变产生了对地面的压力,故B是正确的选项。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这个弹力的施力物是地面,所以应该是地面的形变产生了对物体的弹力,故C也是正确的选项。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C。

拓展: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弹力也是成对产生的。甲对乙挤压使乙产生形变,乙就会对甲产生弹力;同时乙对甲的弹力也使甲产生形变,甲的形变就对乙产生了弹力。一个物体的形变只能对别的物体产生弹力,不能对自己产生弹力。

正确解答  C

例2.如图3-2-1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出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作用

 B.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作用

 C.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作用

D.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

解析:本题要排除二个干扰,一是地面的弹力就是B点的支持力;二是A点有没有弹力,在A点球虽然与墙壁接触但相互间没有挤压,所以在A点没有弹力。那么怎么样判断A点没有相互挤压的呢?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设想A处的墙壁撤消,球仍然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在A处没有弹力。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拓展:在某些接触点处有无弹力难以确定时都可以用上述的假设法判断。我们设想B处的水平地面撤消,那么球就会下落,这就说明B处是有弹力的。例如图3-2-2中要判断静止的球与光滑平面ABBC之间是否有弹力作用?

我们也可以用假设法:若将AB去掉,看受力物体球仍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故球A只受一个弹力N作用.

例3.画出下列物体(物块或球)受到的弹力。

解析:根据弹力产生的因素:物体相互接触;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可画出各物体所受的弹力情况。

  拓展: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平面与平面接触, 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平面与曲面接触, 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也垂直于曲面的切线;曲面与曲面接触, 弹力方向垂直于公切线;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与曲面的切线方向.绳子产生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子方向。

例4 一弹簧受到80牛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14㎝,弹簧受到40牛的压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8㎝,试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原长.

解析:弹簧受拉力伸长时胡克定律的形式为F1=k(L1-L0)

    即  80=k(14- L0)

弹簧受压力缩短时胡克定律的形式为F2=k(L0 -L2)

    即  40=k (L0 - 8)

有上面两式可得到

 k=20 N/cm , L0= 10  cm

拓展:应用胡克定律解题时,一定要正确找出形变量(一般应确定弹簧未形变时端点的位置),即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而本题中的14cm和8cm,均指弹簧在某状态时的长度.

[能力训练]

试题详情

4.弹力的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具体地说:

(1)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试题详情

1.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        的改变叫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      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必须直接接触;

(2)两物体接触处发生形变(相互挤压).

   弹力是接触力.互相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有弹力,要看接触处是否发生形变.有些形变不容易看出,可用假设法判定.

试题详情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小车在水平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实验中,所打出的纸带如图2-13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s.请你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填在下表中: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1)从纸带上可以确定小车做减速运动的初速度约为_________

(2)分析纸带及测量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

由表中可知,小车在1~3点之间匀速运动的速度就等于小车做减速运动的初速度,约为1.03m/s;(2)例如:小车运动到水平薄布面上速度为什么会减小?小车速度减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 弹力

[要点导学]

试题详情

8.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记数点,测出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6,然后他把纸带上x1x2、…、x6各段准确地剪成6段,按如图2-1-9那样帖在坐标纸上,彼此不留间隙也不重叠,纸带下端都准确地与横轴重合,x1的左边准确地与纵轴重合,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速度轴,该同学在这个图中作出了v-t图象,并由图象求出了加速度a,请说明他是如何作出速度图象并求出加速度a的。

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相等的时间,每条纸带的长度代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就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由于每段时间较短,所以这段时间中点的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取每段纸带上边的中点,然后过这些点画出v-t图象,如图所示.此图线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的大小。

试题详情

7.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1-7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0s,x1=1.20cm, x 2=1.60cm,x 3=1.98cm, x 4=2.38cm, x 5=2.79cm, x 6=3.18cm.

(1)计算运动物体在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

(2)在2-19图中作出v-t图象,并由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

    (1) vB=14cm/s, vC=17.9cm/s, vD=21.8cm/s; vE=25.85cm/s ,vF=29.85cm/s.

(2) a=(30.0-10.0 )/0.5=40.0(cm/s2)

试题详情

6.一个滑块沿斜面滑下如图2-1-6所示,依次通过斜面上的ABCDEF点,已知AB=6cm,BC=10cm,CD=14cm,DE=18cm,滑块经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s,求:

(1)滑块在BCD三点的瞬时速度

(2)寻求图中滑块的运动规律,推断出EF两点间的位移和E点的瞬时速度.

vB=4cm/s, vC=6cm/s, vD=8cm/s; xEF=22cm, vE=10cm/s

试题详情

5.如图2-1-5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经过处理后的纸带,图中O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A为所选取的第一个计数点,O点到A点之间有部分点不清晰,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后可直接算出(BC)

A.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

B.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C.C点时的瞬时速度vC

D.G点时的瞬时速度vG

试题详情

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使小车速度的变化尽可能快一些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作v-t图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