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5276  375284  375290  375294  375300  375302  375306  375312  375314  375320  375326  375330  375332  375336  375342  375344  375350  375354  375356  375360  375362  375366  375368  375370  375371  375372  375374  375375  375376  375378  375380  375384  375386  375390  375392  375396  375402  375404  375410  375414  375416  375420  375426  375432  375434  375440  375444  375446  375452  375456  375462  375470  447090 

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CH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由1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

A.2912 kJ      B.2953 kJ

C.3236 kJ      D.3867 kJ

解析:1 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 mol×283 kJ/mol=283 kJ,3 mol 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 mol×890 kJ/mol=2670 kJ,共释放的热量为:283 kJ+2670 kJ=  2953 kJ.

答案:B

试题详情

4.(2010·华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 )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②2H2(g)+O2(g)===2H2O(l) ΔH1;

H2(g)+O2(g)===H2O(l) ΔH2

③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2和1 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

④CaCO3(s)===CaO(s)+CO2(g) ΔH1;

CaO(s)+H2O(l)===Ca(OH)2(s) ΔH2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①中,CH4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则ΔH1<ΔH2;②中ΔH1=2ΔH2,ΔH1、ΔH2均为负值,则ΔH1<ΔH2;③中,1 mol SO2和1 mol O2反应时恒容条件下比恒压条件下转化率小,放出的热量少,故Q1<Q2,④中,CaCO3分解为吸热反应ΔH1>0,CaO和H2O反应为放热反应ΔH2<0,故ΔH1>ΔH2.①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A

试题详情

3.(2010·肇庆检测)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碘的升华

B.生石灰溶于水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氨

解析:在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里,吸热的是A、D,但A是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D.

答案:D

试题详情

2.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

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都有能量的变化;在所给反应中,反应放热,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A

试题详情

1.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

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

解析:该反应中反应物Br+H2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HBr+H的总能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ΔH=117 kJ/mol-42 kJ/mol=75 kJ/mol,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答案:A

试题详情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轴,轴分别交于A(3,0)、B(0,)两点 ,点C为线段AB上的一动点,过点C作CD⊥轴于点D。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S梯形OBCD,求点C的坐标;

(3)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O、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A相似。若存在,请至少求出两个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2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

(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

(2)当=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当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试题详情

21、小明同学骑自行车去郊外春游,如图表示他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所用时间x(小时)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

(1)根据图象回答:小明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需要(含途中休息的时间)    小时,此时他离家      千米。

(2)小明出发2.5小时后距离家    千米。

(3)求小明出发多长时间距家12千米?(要求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试题详情

20、有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A、B、C、D、E五种物质,其中A、B两种物质会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C、D、E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物质均不会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1)从以上五种物质中任意选择其中一种,会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概率是   

  (2)从以上五种物质中任意选择其中两种,会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概率是多少?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法加以说明。

试题详情

19、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边a、b、c
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值
3  4  5
 
5  12  13
 
8  15  17
 

(1)填表:

(2)若a+b-c=m,则猜想=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不必证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