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5480  375488  375494  375498  375504  375506  375510  375516  375518  375524  375530  375534  375536  375540  375546  375548  375554  375558  375560  375564  375566  375570  375572  375574  375575  375576  375578  375579  375580  375582  375584  375588  375590  375594  375596  375600  375606  375608  375614  375618  375620  375624  375630  375636  375638  375644  375648  375650  375656  375660  375666  375674  447090 

3. 盐碱地治理的核心是(  )

A. 治水     B. 发展灌溉   C. 植树造林   D. 退田还湖

试题详情

2. 为了保证我国农业总产量的持续增长,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调整农业结构             B. 扩大粮田在耕地中的比重

C. 扩大耕地面积,开垦宜农荒地      D. 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试题详情

1. 我国中低产田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是(   )

A. 江南丘陵     B. 黄土高原     C. 黄淮海平原    D. 东北平原

试题详情

7.2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综合开发:

立体农业--因地制宜:江西千烟洲以林果为主的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问题:

丘陵多4:1

人多、后备耕地不足

生态环境脆弱,

目的:

发挥丘陵山地潜力

转移闲置的劳动力

改变单一粮食种植--改善环境

用材林、经济林--远期受益

果园草地、农田、鱼塘--近期获益

优势资源开发--因地制宜:河南商丘县

对优势资源的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占领商品市场,以资源优势振兴山区经济。

麻鸭、猕猴桃、成次木材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水上流失

治理措施--封山育林(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

河南下堡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小型水电

[典型例题]

[例1] 根据下图,填表并回答:

(甲)

(乙)

(1)两地差异

图形
地区
地形
气候
治理措施

 
 
 
 

 
 
 
 
 
 
 
 
 

(2)两地同为      农业,该农业的优势有          

答案:

(1)

图形
地区
地形
气候
治理措施

黄淮海平原
起伏和缓,多洼地
春旱风沙,降水集中,气温年较差大
鱼塘--台田模式

南方丘陵山区
丘陵、低山
光热水资源丰富
立体、农业

(2)立体农业;综合开发;保护生态。

[例2] 读“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宜发展农、林、牧的土地大约占平原土地总面积的_____%。

(2)从图中也可读出,宜农荒地仅3.18%,说明今后本区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放在____上。

(3)根据你学过的知识,简述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答案:

(1)80% 

(2)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在灌溉条件很差的低洼地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旱灾;多年来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下降,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渍化,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侵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总之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试题详情

7.1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自然状况、优势、问题)

范围: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季风气候:

优势: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温暖湿润环境--回归线上的“绿洲”(热带、亚热带)  

不稳定:春低温阴雨、夏干热,旱涝灾害

土地和土壤资源:

优势:丘陵山区--土地类型多样--立体农业(但资源利用潜力未发挥--大量非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问题:人地关系的矛盾--人口迅速增加,而耕地则不断减少水土流失

红壤分布较大--有机质低

生物资源:

优势:丰富多样,生长快

问题:农业品种比较单一,资源利用潜力未发挥

水资源:

优势:丰富,水电、灌溉农业

问题:地表侵蚀切割相当强烈,增加开发难度

生态任务繁重:

能源短缺、强取耕地--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土地单产值高、红色荒漠、下游经济中心受危及(损失大)

试题详情

6.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辛店洼:低湿地--因洼制宜:鱼塘一台田治理模式。

北丘洼:盐碱地:中心--治水:完善排灌系统,建立工程、生物和农业等综合配套技术关键--立体脱盐:定时定量灌水淋盐,土体覆盖

试题详情

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

自然环境:

地形: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为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岗洼交错。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灌溉不合理: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耕作不合理:只用不养;开垦不当

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重要的农业区:

斜缓平原--粮棉稳产高产。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

改造利用:

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土地和盐碱化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试题详情

(二)南方丘陵山区

前几单元所涉及的地区,在国土整治中多侧重治理,本单元则侧重开发。由于我国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山区开发建设的进度。

1. 本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优势与问题并存。

 
优势
问题
气候资源
光、热、水丰富,配合较好
农业气象灾害(春低温阴雨,夏干热少雨)
生物资源
品种多、生长快
利用品种单一(水稻),林、草等经营管理粗放。
土地、土壤
垂直分异明显,可主体布局
坡地开发易水土流失,红壤贫瘠。
水资源
丰富,利于发电、灌溉
侵蚀地表

总之,本区开发潜力巨大,虽存在一些问题,但都不是很难解决的,开发难度较小。

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据有关资料统计,本区过去种植业与林业产值分别占山区农业总产值的57%和7.4%,而平原地区这两个数值分别为60%和6.7%。可见,山区与平原农业结构类似,与山区的资源结构有较大的偏离。因此开发山区的农业资源,首先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于“大农业”,搞多种经营。

千烟洲的立体农业体系反映在土地利用结构上。其一,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林地、草地、耕地、水面等;其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化,林业、畜牧业、渔业、种植业等都有安排;其三,林业用地面积最大,超过一半以上,从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林业为主,充分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

河南省商城县的“优势资源系列开发”,主要思路是因地制宜,在生产品的深加工上探索新路。在人多地少的山区,仅靠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剩余产品的出售,不可能达到“小康”目标。商城县根据自身条件,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乡镇企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山区脱贫致富。

试题详情

(一)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是必然的选择。而我国现有耕地中,约为中低产田,尤其以黄准海平原最为突出。

1. 黄河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黄淮海平原本是辽阔的冲积平原,土壤应该较肥沃。但其地势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岗地、坡地、洼地高低相间分布,且洼地多呈半封闭状,是地表水、地下水汇集的场所,也是地表盐分运移的归宿。这样的地形特点,再加上本区春季多大风、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气候特征,使洼地成为旱涝、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灌溉不当、过垦等也会加重上述灾害,使其成为中低产田。

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课本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择辛店洼和北丘洼来说明低温地和盐碱地是怎样治理的,案例本身提供的事实材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形成一种思路,即抓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辛店洼的主要矛盾是低洼、渍涝(洼底沼泽化,洼缘盐渍化),治理方法为“鱼塘--台田模式”,这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建设的,“鱼塘--台田”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面相互促进、多层次的主体、生产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水体,提高利用率。北丘洼的主要矛盾是重盐碱地,其水盐运动在时间上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的特点。空间上具有“表聚性”特点,即土壤盐分向地表集中。治理方法是水盐调控。水盐调控的具体方法:(1)引淡淋盐。即修建引淡水灌溉渠道和排涝排盐渠道,降低作物根区的含盐量;(2)井灌井排。即强灌强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适宜治理重盐渍化地区;(3)覆盖。用地膜或秸秆覆盖,抑制水分蒸发;(4)生物措施。

试题详情

3. 南方丘陵山区的开发模式--立体农业、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