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蜡烛(不易熄灭)[或小鼠(不易窒息死亡)]。
2、实验分析
(1)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应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玻璃罩内,作为空白对照。
(2)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3)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明确植物更新气体的成分。
(七)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六)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五)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四)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三)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植物体的绿叶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二)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一)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起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
5、(2008广东文基70)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 A )
A、叶绿素a与叶绿素b B、叶绿素a与叶黄素
C、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 D、叶绿素a与胡萝卜素
3、在植物绿色叶片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人们已经知道叶绿素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需要必需矿质元素,是否一定需要光呢?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选择实验室里提供的材料,帮助他们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1)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有无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
(2)材料用品:生物实验室里常用器材和药品,数量充足的发芽率为90%以上的某植物种子等。
(3)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大培养皿,铺上适量的卫生纸(或滤纸),倒入适量的清水,将等量的某植物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并编号为甲、乙。
②将甲组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乙组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③数天后(长出幼叶时),观察比较甲、乙两组幼苗的颜色情况。
(4)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若甲组植物幼苗正常(绿色),乙组植物幼苗异常(黄白色),则说明光是植物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②若甲组和乙组植物幼苗都正常(绿色或两组叶片相似),则说明该植物叶绿素的形成不受光的影响。
③若甲组植物的幼苗异常(黄白色),乙组植物的幼苗正常(绿色),则说明光抑制该植物叶绿素的形成。
[高考模拟]4、(2005广东高考)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培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D )
A、增加室内CO2浓度 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