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高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也叫杂交法)
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2、自交法
若A A,则A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
若A 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以上结论是在统计大量后代的基础上得出的,若统计的个体数量有限,则此结论不成立。
(五)结论: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产生D和d两种数量比例相等的配子。
(四)实验结果:F1高茎×矮茎=30高︰30矮≈1︰1。
(三)预期结果:Dd×dd→Dd︰dd=1︰1。
(二)选材:F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
(一)目的:对孟德尔假说合理性的验证。
(五)遗传图解(见右图):即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1。
(四)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二)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