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量变化曲线
(三)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
[思考感悟]该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在生产、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可用于对生物组织、消化液(如唾液)、食品(如奶粉)进行某种成分的检测或鉴定,也可用于医学上某些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等。
[基础训练]1、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曾从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272箱美味源金唛桂林辣椒酱中检验出含有“苏丹Ⅰ”成分。“苏丹Ⅰ”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偶氮苯类化学制剂,在人体内可形成二苯胺,二苯胺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Ⅰ”会导致鼠类患癌,癌变部位具明显的肿块,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苏丹红作为生物组织染色剂,用它对大豆子叶染色镜检,可被染色的成分或结构是( C )
A、多糖 B、蛋白质 C、油滴 D、核酸
(2)利用苏丹Ⅲ或苏丹Ⅳ对(1)中的答案选项进行染色时的颜色反应分别是橘黄色和红色。
(3)为了证明“苏丹Ⅰ”具有强烈的致癌性,某学校课外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课题名称:验证“苏丹Ⅰ”能强烈诱发小白鼠肝细胞癌变。
材料用具药品:生长状况一样的健康小白鼠12只;“苏丹Ⅰ”;解剖盘;解剖剪;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白鼠等分为两组,编号为A、B;
第二步:A组小白鼠饲喂拌有足量“苏丹Ⅰ”的饲料,B组小白鼠饲喂普通饲料,两组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白鼠的长势并解剖小白鼠,用放大镜观察其肝脏并记录结果。
预期结果及结论:A组小白鼠长势明显不如B组,且放大镜下观察,A组小白鼠肝脏有明显肿块,而B组小白鼠生长正常,解剖观察肝脏无明显肿块,说明“苏丹Ⅰ”可诱发小白鼠肝细胞癌变。
2、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C )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3、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C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胰蛋白酶 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高考模拟]
4、(2007广东高考)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是( D )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08济宁模拟)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要( B )
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 B、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后再加
C、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 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
[作业]
(二)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浊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一)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
|
斐林试剂 |
双缩脲试剂 |
||
甲液 |
乙液 |
A液 |
B液 |
|
成分 |
0.1g/mLNaOH溶液 |
0.05g/mLCuSO4溶液 |
0.1g/mLNaOH溶液 |
0.01g/mLCuSO4溶液 |
鉴定物质 |
可溶性还原糖 |
蛋白质 |
||
添加顺序 |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
先加入A液1mL,摇匀, 再加入B液4滴,摇匀 |
||
反应条件 |
水浴50℃-65℃加热 |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
||
反应现象 |
样液变砖红色 |
样液变紫色 |
(三)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二)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明力。
(一)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现配现用。
(三)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d-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卵清蛋白。
(二)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如果是新鲜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浸泡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h-4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