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二)运输:1、极性(轴向)运输
(1)实验:如右图。(2)结论: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由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往往与单方向刺激有关,如右图:A、B有极性运输,C、D为重力作用下的横向运输。
3、运输的方式: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二)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几率大大降低。
(三)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基础训练]
1、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如图的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D )
2、某同学虽然接受过B型肝炎疫苗注射,但是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检测该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D )
A、T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 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
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 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发育
3、某同学为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性极低的霍乱弧菌疫苗以及其他必要的工具。
实验原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有无,能影响抗体的产生,通过测定血清中抗体数量的多少可判断体液免疫的强弱。
方法步骤:
第一步:将小白鼠分为1、2、3三组,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量的X射线照射。
第二步:向第1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向第2组小鼠体内注射B淋巴细胞,向第3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第三步:分别在上述三组小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
第四步: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小鼠体内血清中抗体的数量。
请回答下列总量:
(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不严谨之处,请指出并更正。
①第一步处理小鼠后,应分别接种疫苗,然后测定有无抗体产生;②向小鼠体内注射的淋巴细胞和接种的疫苗应当等量。
(2)结果预期及结论:第1组、第2组小鼠体内不产生抗体,第3组小鼠体内产生抗体,说明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
[高考模拟]
4、(2007北京理综31)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活细胞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度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低,存活率高。
5、(2008广东生物13)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一)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
过敏反应 |
自身免疫病 |
免疫缺陷病 |
概念 |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 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 伤或功能紊乱 |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 和器官造成损伤 |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 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这两 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 得性免疫缺陷病 |
发病 机理 |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 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 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 起 |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 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 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 (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 击破坏而致 |
举例 |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等 |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 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 病 |
(三)防卫不准: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防卫过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
(一)防卫过强:过敏反应,如皮肤荨麻疹。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源头 |
B细胞 |
T细胞 |
杀菌物质 |
特异性抗体 |
淋巴因子 |
作用对象 |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
作用过程 |
|
|
关系 |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 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
[思考感悟]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并不能靠反射对其作出反应。
[基础训练]
1、在下列细胞及其所对应的产物中,错误的是( A )
A、浆细胞--单克隆抗体 B、效应T细胞--干扰素
C、胰岛B细胞--胰岛素 D、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2、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C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3、某男子接触过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高考模拟]4、(2007广东生物12)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B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5、(2008川延考理综3)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
B、T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攻击靶细胞
(三)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比较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
|
区 别 |
来源 |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
对象 |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
|
特点 |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
|
基础 |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
第三道防线 |
|
联系 |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