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高考模拟]
1、(2008全国卷Ⅱ30)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浅,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淀粉,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Ⅰ。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深,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还原糖,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Ⅱ。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I将呈现出加快(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Ⅱ将呈现出加快(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
(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无机盐。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光和氧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乙组,理由是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大于乙组的,理由是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蓝藻→浮游动物→鱼→人。
2、(2008北京理综30)北京地区青蛙的生殖季节是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一些月份,要促进卵的成熟和排放,可用人工方法,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表中列出了某些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
月份 |
9-12 |
1-2 |
3 |
4 |
垂体个数 |
5 |
4 |
3 |
2 |
请回答问题:
(1)表中显示,越接近生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从蛙卵的发育程度看,其原因是蛙卵逐渐发育成熟。
(2)雌蛙垂体悬浮液中含有的促性腺激素可作用于卵巢,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
(3)如果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适量雄蛙垂体悬浮液,实验结果是雄蛙垂体悬浮液可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原因是雄蛙垂体也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4)蛙卵受精后发育成蝌蚪,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将促进蝌蚪发育为蛙。在蛙体内,该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调控。
3、(2008江苏生物29)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份资料。
资料一: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三)讨论:(1)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1只?为什么?
不能;只用1只不能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结果不准确。
有人认为需要增加1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理?为什么?
用这组兔作空白对照,不滴注任何液体;可以使甲、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有更好的比较基准。
(二)结果与分析:(1)甲、乙、丙三组兔平均尿量比较:甲<乙<丙。
(2)原因:甲、乙、丙三组兔分别注入1.5%NaCl溶液、0.9%NaCl溶液和蒸馏水。丙、乙、甲三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剌激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依次增多,丙、乙、甲三组兔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依次增多。所以丙、乙、甲三组兔尿量依次减少。
(一)材料与方法:
(1)家兔12只,2.5 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
(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NaCl溶液,乙组滴注0.9%,NaCl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滴注量均为200 ml,0.5 h滴定。
(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h内兔的尿液量。
[基础训练]1、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3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析指出3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不能。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使植物生长均不正常。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绷脸浇以不含镁离子的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有可能含有镁离子。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答: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下面是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而提出的2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叶的变化。
(1)上述2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不能。两组均未经过经过灭菌,甲会因树叶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分解,从而失去对照作用;乙除空气中的细菌的分解作用外,还有树叶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能说明一定是细菌的分解作用所致。
方案二:也不同。(理由同上)。
(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用相同的树叶使实验中的变量单一,排除干扰。
(3)现在由你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将树叶灭菌后分成2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叶的变化。
[高考模拟]
3、(2008北京理综31)水华可因蓝藻爆发所致。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⑥表示实验步骤。
请回答问题:
(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上看,蓝藻属于原核细胞;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蓝藻处于第一营养级;蓝藻的代谢类型通常是自养需氧型。
(2)引发水华的蓝藻可产生蓝藻可产生蓝藻毒素。蓝藻毒素不是(是、不是)蓝藻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蓝藻毒素对人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3)图中②、⑤通常使用的是①、④中已培养至对数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
(4)图中⑤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菌液。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溶藻细菌培养液。
(5)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被溶藻细菌裂解(死亡)。
4、(2008广东生物35)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
实验名称:兔的水盐代谢调节。
5、(2007广东理基5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探究水族中的群落的演替”实验中,水族箱应放在黑暗密室中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洋葱根尖细胞用吡罗红或派洛宁染色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需染色
4、(2008江苏生物3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 共4组实验,用1 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B组、A组和D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供应较少。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和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A )
A B C D
[高考模拟]
2、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C )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