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6704  376712  376718  376722  376728  376730  376734  376740  376742  376748  376754  376758  376760  376764  376770  376772  376778  376782  376784  376788  376790  376794  376796  376798  376799  376800  376802  376803  376804  376806  376808  376812  376814  376818  376820  376824  376830  376832  376838  376842  376844  376848  376854  376860  376862  376868  376872  376874  376880  376884  376890  376898  447090 

20. 在中国古代,人口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宋朝时期人口已突破1亿,鸦片战争前夕更是突破4亿。面对人口膨胀的沉重压力,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可能采取的解决措施不包括:

A.实行重农抑商            B.农民在土地上进行精耕细作

C.开发“边际土地”,扩大耕地总量   D.积极对外移民和拓展海外贸易

试题详情

19. 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8.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试题详情

17.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试题详情

16.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试题详情

15. 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    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  D.白银的广泛使用

试题详情

14.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试题详情

13.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试题详情

12.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中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1.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伪轻。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