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7184  377192  377198  377202  377208  377210  377214  377220  377222  377228  377234  377238  377240  377244  377250  377252  377258  377262  377264  377268  377270  377274  377276  377278  377279  377280  377282  377283  377284  377286  377288  377292  377294  377298  377300  377304  377310  377312  377318  377322  377324  377328  377334  377340  377342  377348  377352  377354  377360  377364  377370  377378  447090 

 1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

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中用到的主要定理,若将正弦定理代入得:

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

这是只含有三角形三个角的一种关系式,利用这一定理解题,简捷明快,下面举例说明之

[例1]在△ABC中,已知sin2B-sin2C-sin2AsinAsinC,求B的度数

解:由定理得sin2B=sin2A+sin2C-2sinAsinCcosB

∴-2sinAsinCcosBsinAsinC

∵sinAsinC≠0 ∴cosΒ=-  ∴B=150°

[例2]求sin210°+cos240°+sin10°cos40°的值

解:原式=sin210°+sin250°+sin10°sin50°

在sin2A=sin2B+sin2C-2sinBsinCcosA中,令B=10°,C=50°,

A=120°

sin2120°=sin210°+sin250°-2sin10°sin50°cos120°

=sin210°+sin250°+sin10°sin50°=()2

[例3]在△ABC中,已知2cosBsinC=sinA,试判定△ABC的形状

解:在原等式两边同乘以sinA得:2cosBsinAsinC=sin2A

由定理得sin2A+sin2C-sin2Β=sin2A

∴sin2C=sin2BBC

故△ABC是等腰三角形

2一题多证

[例4]在△ABC中已知a=2bcosC,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证法一:欲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可证明其中有两角相等,因而在已知条件中化去边元素,使只剩含角的三角函数由正弦定理得a

∴2bcosC,即2cosC·sinB=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

∴sinBcosC-cosBsinC=0

即sin(BC)=0,BC(n∈Z)

BC是三角形的内角,BC,即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证法二:根据射影定理,有abcosC+ccosB

又∵a=2bcosC∴2bcosCbcosC+ccosBbcosCccosB,即

又∵即tanB=tanC

BC在△ABC中,BC∴△ABC为等腰三角形

证法三:∵cosC

化简后得b2c2bc  ∴△ABC是等腰三角形

试题详情

1半径为1的圆内接三角形的面积为0.25,求此三角形三边长的乘积

解:设△ABC三边为abcSABC

,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 ∴abc=4RSABC=4×1×0.25=1

所以三角形三边长的乘积为1

评述:由于题设条件有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故联想正弦定理:

,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与含有正弦的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发生联系,对abc进行整体求解

2在△ABC中,已知角B=45°,DBC边上一点,AD=5,AC=7,DC=3,求

AB

解:在△ADC中,

cosC

又0<C<180°,∴sinC

在△ABC中,

AB

评述:此题在求解过程中,先用余弦定理求角,再用正弦定理求边,要求学生注意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

3在△ABC中,已知cosA,sinB,求cosC的值

解:∵cosA=cos45°,0<Aπ

∴45°<A<90°, ∴sinA

∵sinB=sin30°,0<Bπ

∴0°<B<30°或150°<B<180°

B>150°,则B+A>180°与题意不符

∴0°<B<30°  cos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180°-(A+B)

∴cosC=cos[180°-(A+B)]=-cos(A+B)=-

评述:此题要求学生在利用同角的正、余弦平方关系时,应根据已知的三角函数值具体确定角的范围,以便对正负进行取舍,在确定角的范围时,通常是与已知角接近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比较

试题详情

例1在任一△ABC中求证:

证:左边=

==0=右边

例2 在△ABC中,已知,B=45° 求A、C及c

解一:由正弦定理得:

∵B=45°<90°  即b<a      ∴A=60°或120°

当A=60°时C=75° 

当A=120°时C=15° 

解二:设c=x由余弦定理

将已知条件代入,整理:

解之:

 从而A=60° ,C=75°

时同理可求得:A=120° ,C=15°

例3 在△ABC中,BC=a, AC=b,  a, 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

2cos(A+B)=1

求(1)角C的度数  (2)AB的长度  (3)△ABC的面积

解:(1)cosC=cos[p-(A+B)]=-cos(A+B)=-   ∴C=120°

(2)由题设:  

∴AB2=AC2+BC2-2AC•BC•osC

  即AB=

(3)S△ABC=

例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D^CD, AD=10, AB=14, ÐBDA=60°, ÐBCD=135° 求BC的长

解:在△ABD中,设BD=x

  

整理得:

解之:    (舍去)

由余弦定理:

  ∴

例5  △ABC中,若已知三边为连续正整数,最大角为钝角,1°求最大角 ;

  2°求以此最大角为内角,夹此角两边之和为4的平行四边形的最大面积

解:1°设三边 

∵C为钝角  ∴解得

    ∴或3  但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

2°设夹C角的两边为   

S

时S最大=

例6 在△ABC中,AB=5,AC=3,D为BC中点,且AD=4,求BC边长

分析:此题所给题设条件只有边长,应考虑在假设BCx后,建立关于x的方程而正弦定理涉及到两个角,故不可用此时应注意余弦定理在建立方程时所发挥的作用因为DBC中点,所以BDDC可表示为,然用利用互补角的余弦互为相反数这一性质建立方程

解:设BC边为x,则由DBC中点,可得BDDC

在△ADB中,cosADB

在△ADC中,cosADC

又∠ADB+∠ADC=180°

∴cosADB=cos(180°-∠ADC)=-cosADC

解得,x=2, 所以,BC边长为2

评述:此题要启发学生注意余弦定理建立方程的功能,体会互补角的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这一性质的应用,并注意总结这一性质的适用题型

另外,对于本节的例2,也可考虑上述性质的应用来求解sinA,思路如下:

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可得,设BD=5kDC=3k,则由互补角∠ADC、∠ADB的余弦值互为相反数建立方程,求出BC后,再结合余弦定理求出cosA,再由同角平方关系求出sinA

试题详情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试题详情

21.将一定量的氧化铜加入到10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后溶液显蓝色,再加入19.6g铁粉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得到的固体仍为19.6g。

  (1)通过计算说明干燥后的固体是什么物质?

试题详情

20.将Al2O3和Fe2O3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试写出各步操作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将混合粉末用硫酸充分溶解:                          

②在溶液中用过量浓氨水中和,得到沉淀:                    

③在沉淀中滴加KOH溶液,充分反应滤出沉淀得:                

④往滤液中通入足量CO2                         

试题详情

19.已知A、B、C为常见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

  (1)若常温下,A、B均为气体,C为红色固体,E为黑色固体,则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写出A + E →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常温下B、C均为气体,A为金属单质,D为黑色晶体,则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写出A + E → 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常温下B为气体,C为黑色固体,则构成金属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写出A + E → 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8.判断存放的FeCl2溶液是否变质。从现象观察看                  ;鉴定的方法为加入        试剂,若溶液出现                  ;则证明有         存在。实验室为了防止FeCl2溶液变质,在配制时常加入               。 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放置一段时间,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   

试题详情

17.Ⅰ.将刮去氧化膜的镁片投入沸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若用灼热的镁粉与水蒸气反应,则在生成H2的同时还可能得到氧化镁粉未。为实现这一反应并收集一瓶H2,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填“A”或“B”)处的酒精灯,等观察到  ,再点燃另一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   

(2)若将装置D与干燥管相连,则所连导管口应为  (填“m”或“n”),这种方法叫  (填“向上”、“向下”)排气法

(3)小试管C的作用是    

(4)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了H2,则检验的操作和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5)反应一段时间后,B装置玻璃管中可能残留的固体物质除MgO外,还可能Mg和Mg(OH)2  任选其中一种,设计实验证明它的存在,简要写出主要操作.所用试剂.现象及结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