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7435  377443  377449  377453  377459  377461  377465  377471  377473  377479  377485  377489  377491  377495  377501  377503  377509  377513  377515  377519  377521  377525  377527  377529  377530  377531  377533  377534  377535  377537  377539  377543  377545  377549  377551  377555  377561  377563  377569  377573  377575  377579  377585  377591  377593  377599  377603  377605  377611  377615  377621  377629  447090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  风向平行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        于等压线  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

   摩擦力:(近地面、与风向相反)

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①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②比例尺大小;③等压线的疏密;④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

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气压场: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

北半球
 
高气压中心:晴朗

高压脊:晴朗

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

低压槽:阴雨

鞍部:阴沉,不稳定   高压脊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低压槽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试题详情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
小范围: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

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晚上风从山顶吹向谷底。

 

试题详情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试题详情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⑴产生昼夜交替

昼夜的形成: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非地球自转形成)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昏线由东向西运动)

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①地方时
 
⑵产生经度的时差

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

计算:所求地的地方时二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为“+”,西侧为“-”(东加西减)

经度差的求法:所求地和已知地的经度在0°经线的两侧为“+”

同侧为“-”(两侧加,同侧减)

②区时

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0,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W)×150,即为750W。

③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见下图)

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试题详情

1.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况的比较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2)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

(3)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移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试题详情

8、[解析]设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为f(x)元,则

,   令  得 

 时,  ;当 时,

因此 当时,f(x)取最小值

故为了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最少,该楼房应建为15层。

试题详情

7、[解析](1)当时,=,故其递增,最大值为,显然在上,递减,,因此开讲后10分钟达到最强的接受状态,并维持6分钟.

(2)当时,令,得

时,令,得;因此学生达到55的接受能力的时间为,教师来不及在学生达到最佳接受状态时就结束讲授.

试题详情

6、[解析]14.9%;设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x,则(1+x)10=4.

两边同取以10为底的对数得10lg(1+x)=2lg2.

∴lg(1+x)==0.0602.  ∴1+x=100.0602.

又∵lg11.49=1.0602,  ∴11.49=101.0602=10·100.0602.  ∴100.0602=1.149.

因此1+x=1.149,x=0.149=14.9%.]  

试题详情

5、[解:析]300元;根据题意,计算机的价格大约每3年的下降率为,故9年后的价格大约是

试题详情

4、[解析] C;设两间工厂08年元月份的月产值为,甲厂每月增加的产值为,乙厂每个月

比前一个月增加产值的百分比为,则依题意得,故

从而甲、乙两间工厂在08年6月份的月产值的差为

,故应选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