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 2.BC
讲析:1.H2O2、Na2O2中均存在非极性键;SiO2等属于原子晶体的共价化合物熔点高;金属晶体中含金属阳离子,但不存在阴离子。 2.物质熔沸点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微粒间作用力的大小,比较时首先要判断晶体类型,另外合金的熔点低于各成分金属。
15.Ti14C13
讲析:构成分子晶体的原子只属于一个分子,不与其它分子共用。
第10课时 (B卷)
纠错训练
14. (1)HF,HCl,HI,H2S, NaOH,NH3、MgO、NaHCO3
(2)NaCl、NaOH、NaHCO3;
(3)CO2、SO2、H2O;SiO2
(4)CH4,H2O,CH4,MgO、SiO2
10.D 11.C 12.D 13.C
讲析:1.可以具有教强氢键的F、O、N,CH4中的C原子没有孤对电子,不存在氢键。 3.铵盐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却存在共价键,H2O2存在非极性键。 5. 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是原子晶体。 6. 两个原硅酸分子相互作用而脱去一分子水的方式是:一个分子去OH原子团,另一个分子之去H。 7.解题的关键是判断晶体类型。 8.乙的化学式MY2,离子化合物不一定溶于水。 9.微粒间的作用为共价健,故属于共价化合物。 10. CO2原子晶体转化为分子晶体时发生了结构的变化,故为化学变化;但属于化合物,所以不互为同素异形体。 11.先根据AlCl3的物理性质推知为分子晶体,再判断它的其它性质和分子的极性。 12. MgCl2为离子晶体,水溶液能导电。 13. 该晶体中A、B、C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 (8╳1/8):(6╳1/2):1 = 1:3:1
1.D 2.C 3.B 4.BD 5.AC 6.D 7.C 8.BC 9.B
4.⑴ A:NH3 B:HCN C:CO(NH2)2 D:BF3
⑵
讲析:注意理清原子实和配位共价键的含义及表达。
新活题网站
1.C 2.C 3.BD
讲析:1.分子的电子式的书写,主要是注意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同时不要忘记未参与成键的电子。 2.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的很高如W,有的很低如碱金属。 3.组成分子的元素化合价是形成8电子结构的价态时符合题意。
5.(2008年重庆卷)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cm。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A.11日16:00 B.12日8:00 C.12日16:00 D.13日8:00
解析: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长约12.6cm,计算出两地的实际铁路长度,从而计算出两地的行驶时间,再根据时区差就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B
(2008年广东卷)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1-4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30°E, 20°N B.150°E, 20°S C.30°E, 20°S D.150°E, 20°N
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4.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解析:从图中可以读出这样一个信息,70°S纬线上0时日出,由此可以判定此时70°S纬线上发生了极昼,太阳直射点在20°S纬线上。
第1题: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就可以计算出12时所在的经线度数是150°E。
第2题:从图中可以读出甲乙丙丁的日出时间分别是0时、2时、4时、6时,由此可以计算出它们的昼长分别是24时、20时、16时、12时。
第3题:只要计算出此时的0时在西二区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有14个时区已经进入新一天。
第4题:虽然已经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150°E,20°S),但并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也就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A、B两个选项也就不能选。C选项就更错,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1.B 2.C 3.D 4.D
2.地理计算综合题的复习备考策略
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地理综合计算题,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方法)来计算。针对这一高考命题思想,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归纳整理教材中的相关地理计算原理。运用地理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求出各种地理数据,是学习地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相关地理计算的规律、原理还是较多的,同学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归纳整理相关的地理计算原理,搞清各种计算方法。例如:①比例尺的计算,包括比例尺的三大要素的相互换算、经纬网图中实际距离的计算等;②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包括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水库大坝高度计算等;③温度计算,包括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某一高度的气温、利用地温递增率计算某一深度的地温等;④时间的相关计算,包括地方时、时区、区时计算和逆向的根据时间推算经度,两天不同日期范围计算等;⑤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包括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的相互换算、光照图中的昼长计算、极昼极夜的纬度推算等;⑥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建筑物合理间距的计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推算纬度等;⑦人口密度计算;⑧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⑨森林覆盖率计算;⑩各类构成比例的计算,包括农业产值构成计算、工业产值构成计算、能源消费构成计算等等。
⑵强化材料信息的处理能力。从各类资料中认定和提取地理信息,并对其做出判断和思考,是目前高考地理的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近年的高考地理计算综合题充分反映了这一能力要求趋向,或以文字材料、或以图像材料、或以表格材料展现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中提取有效的解题信息,再根据相关的地理计算规律、原理或公式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备考阶段,对考生而言,则应以近年高考试题为样本,加强相关试题的适应性训练,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材料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解题方法,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典型高考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