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6年上海高考题)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 用干燥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本题考查HCl、Cl2的鉴别,要注意它们的共性、个性,利用个性差异来解题。)
5.氯离子用酸化的AgNO3(aq)来检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典型题点击
4.氯气用于消毒、制造盐酸和漂白粉以及有机溶剂、农药等。
3.在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反应装置如下:
工业上由氯碱工业得到。
2.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两个氯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非极性键)形成氯气(非极性分子)。氯气很活泼具有很强的氧化性。(1)与绝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的条件下)直接反应,生成高价氯化物。红热的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溶于少量水后得蓝氯色的CuCl2(aq);红热的Fe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后得黄色的FeCl3(aq)。(2)与H2、P等非金属反应,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在空气中呈雾状,而H2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则发生爆炸;P与不足量Cl2反应生成PCl3,而与足量Cl2则生成PCl5。(3)与水反应,氯气溶于水得“氯水”,呈黄绿色,部分Cl2与水反应。新制氯水存在七种粒子(三分子四离子),而久置氯水则变成稀盐酸。次氯酸有弱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漂白性等四性。(4)与碱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次氯酸盐、水。与NaOH(aq)反应实验室用于吸收多余氯气。与Ca(OH)2(石灰乳)作用制漂白粉、漂粉精,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在潮湿的空气里,漂白效果更好。(5)与低价态物质反应,如SO2、Na2SO3、FeCl2、NaBr、KI、H2S等。(6)与有机物发生加成或取代反应。
1.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毒,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溶解2体积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易液化,可用钢瓶储运液氯。
17.我国规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PH值 |
6.5-8.5 |
Ca2+,Mg2+总浓度 |
<0.0045mol/L |
细菌总数 |
<100个/mL |
以下是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⑴源水中含Ca2+、Mg2+、HCO3-、Cl- 等,加入石灰后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写出其中一个离子方程式
⑵凝聚剂除去悬浮固体颗粒的过程___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物理过程 ②只是化学过程 ③是物理和化学过程
FeSO4·7H2O常用的凝聚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___________沉淀。
⑶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和 。
⑷气体A的作用是__________。这种作用是基于气体A和水反应的产物具有______________性。
⑸下列物质中,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气体A的代用品。(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Ca(ClO)2 ②NH3(液) ③K2FeO4 ④SO2
16.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1-1-2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⑴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
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
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A的式量大于B的式量),经分析混合气体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定A为 ,B为 ,其理由是
。
14.下列各小题均由两句话组成。请按下表选出对各题每两句话的正确判断
|
A |
B |
C |
D |
E |
第一句话 |
对 |
对 |
对 |
错 |
错 |
第二句话 |
对,是对第一句话的正确解释 |
对,不是对第一句话的正确解释 |
错 |
对 |
错 |
⑴H2O2是氧化物,因为H2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含氧元素 ( )
⑵NO2是硝酸的酸酐,因为NO2能与水化合生成硝酸 ( )
⑶质量比为7:4的CO和O2反应后,可得到纯净物,因为生成物是CO2 ( )
⑷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因为铁是金属,所有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