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7750  377758  377764  377768  377774  377776  377780  377786  377788  377794  377800  377804  377806  377810  377816  377818  377824  377828  377830  377834  377836  377840  377842  377844  377845  377846  377848  377849  377850  377852  377854  377858  377860  377864  377866  377870  377876  377878  377884  377888  377890  377894  377900  377906  377908  377914  377918  377920  377926  377930  377936  377944  447090 

2.无机框图推断

无机框图推断是无机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考查,氯、硫、氧、氮、碳、铝、钠、铁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是框图题的热点。解题方法是抓住特征,找突破口(如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反应物之间量的比例关系、反应的现象、反应类型等),然后反复推敲、认真辨析,根据与其他元素或物质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判断而得出结论,定量计算与框图题结合是高考试题开发的一类新题型。

典型题点击

试题详情

1.无机物的相互反应(见下图所示)

  

(1)无机物间能否反应,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及反应时的客观条件。上图示左边的无机物间的相互反应指其主要性质而言,至于各个具体物质间能否反应,还有一些具体条件要加以考虑。

(2)对于氧化物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氧化物不一定能直接与水作用生成对应的酸或碱;②金属氧化物有可能是碱性氧化物也有可能是酸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一般有“高价酸,低价碱”的说法,即高价的是酸性氧化物,而低价的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而MnO则是碱性氧化物;③酸性氧化物也叫酸酐,但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有机酸酸酐就不是氧化物。

(3)还有一些特殊的反应比较重要,应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加以理解记忆。如:

①C12+H2O-   ②C12+NaOH-   ③Mg+CO2-

④Al+NaOH+H2O-  ⑤Al+Fe2O3-  ⑥SiO2+C-

⑦NO2+H2O-   ⑧Na2O2+H2O (CO2)-

⑨弱酸的正盐与弱酸反应,生成相应酸式盐:

Na2CO3+CO2+H2O-

⑩弱酸的酸式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正盐:

NaHCO3+NaOH-

试题详情

7.(1)漂液(NaClO)  使Fe2+氧化成Fe3+ (或Fe2+→Fe3+)

(2)NaOH  使除Mg2+以外的各金属离子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便过滤除去

(3) MgCO3+H2O  Mg(OH)2+CO2

讲析: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观念,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之一。本题以选择原料、评价生产方法来设问,指出了化工生产中价值观念的重要意义,从而也使考生将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与社会生产相结合,考查了考生全方位地联系实际的能力。题目给出了生产的工艺流程,即为考生提供了解题线索。为除去Fe2+、Fe3+、Mn2+等离子,从表1可以看出,当加入烧碱控制在pH=9.8时即可达到目的。此时Mg2+也会因生成部分Mg(OH)2而进入沉淀中,但由于卤块价格低廉,这点不可避免的损失还是可以承受的,其结果是保证了产品的纯度。

为将Fe2+氧化成Fe3+,有两种氧化剂可以采用,即漂液和过氧化氢。从表2中的价格可看出,前者比后者便宜得多,应选用漂液。

从氯化镁制成氧化镁,有两条反应路线:

其一,烧碱路线:MgCl2     Mg(OH)2      MgO

其二,纯碱路线:MgCl2       MgCO3      MgO

烧碱比纯碱价格昂贵,生成的中间产物氢氧化镁是胶状沉淀,会造成过滤困难,更重要的是反应过程中不能进行轻化处理,因而只能得重质氧化镁。由此可见,烧碱路线应当摒弃。

纯碱价格较低,生成的中间产物碳酸镁呈粗颗粒状,易过滤,碳酸镁在水中经一定时间的加热会有部分因水解形成了CO2,:MgCO3+H2O  Mg(OH)2+CO2

由于CO2 (g)的产生,使沉淀变得疏松,灼烧沉淀后得到的是轻质氧化镁。

试题详情

6.(1)B:Ba(NO3)2,D:NH3·H2O,X:Al2(SO4)3(或明矾),A、C无法确定

(2)用酸碱指示剂或焰色反应等。

讲析:审题时,从限定物质的反应关系考虑,以熟悉的特征反应为突破口,选择切入点。X加入过量的A或C都无沉淀,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的C或A,都出现产生的沉淀又溶解的现象,由此可推知X为铝盐,A或C为强酸或强碱。

X加入过量的B或D都得白色沉淀,不同的是加B所得白色沉淀既不溶于A也不溶于C,加D所得白色沉淀既溶于A也溶于C。由此可推知X为硫酸盐,B为Ba(NO3)2,D为NH3·H2O。

试题详情

5.(1)Y    (2)金属 

(3)2Na+2H2O= 2Na++2OH-+H2↑  (4)1:1

讲析:此题为框图题,能力层次较高,突破方法是反应类型,如X与Y生成A,A中必含有X、Y两种元素,Z与Y生成B,B中含Z、Y元素。同时X+B→C+Z,为置换。抓住反应类型及关系,可推出结论。

试题详情

4.(1)Na或K   (2)Na2SiO3或K2 SiO3  碱

(3)能  硅酸盐能在水溶液中与D(CO2)反应生成酸性更弱的硅酸。

讲析:此题没有明显的突破口,需综合分析题给条件。A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O+D+F,说明A为一种易分解的弱酸的盐,C与盐酸反应生成E+F,则C可能是一种不易分解的弱酸的盐。再综合考虑A和B的反应是在高温下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中的主要反应,可联想玻璃工业。

试题详情

3.(1)Al  O2   NaAlO2   Al(OH)3

(2)①2Al+2NaOH+2H2O =2NaAlO2+3H2

②AlO2-+2H2O+CO2 = Al(OH)3↓+ HCO3-

讲析: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H2,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的单质为Al或Si,根据转化关系知,最后得到的甲是电解质,只能是Al2O3

试题详情

2.(1)NH4HCO3或(NH4)2CO3,CO2,NO2

(2)3Cu+8H++2NO3-=3Cu2++2NO↑+4H2O

(3)2NH3+3CuON2+3Cu+3 H2O

讲析: W能与强碱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则为铵盐。又能与强酸反应生成气体C,且C与Na2O2反应,可推知C为CO2。D为O2,E为NO,F为NO2,G为HNO3

试题详情

1.①NaCl ②S,催化剂,加热 ③CH3CH2OH,A、D、E

讲析:①根据题意较易判断C为C12,故A为氯化物,B为常见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而且B能够连续两次氧化,所以满足题意的B为金属单质Na,则A为NaCl,D为Na2O,E为Na2O2

②E为易挥发的固体酸酐,可推断E为SO3,则D为SO2,B为S。催化剂、加热。

③据题意,E可能为有机化合物中的酸。B为无氧化合物,可能是烃。B经过两次氧化后形成酸,又据题意知是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故B为CH2=CH2,则A为CH3CH2OH,D为CH3CHO,E为CH3COOH。A、B、D、E中只有B难溶于水,A、D、E均易溶于水。

试题详情

3.(1)(NH4)2CO3或NH4HCO3  N2  H2  Cl2

(2)CO2+2NaOH==Na2CO3+H2O或CO2+NaOH==NaHCO3 (也可写CO2与KOH的反应)

催化剂
高温高压
 
 

(3)N2+3H22NH3

讲析: A盐固体受热分解为三种物质,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很容易想到可能是(NH4)2CO3或NH4HCO3。又因为电解Z盐溶液生成三种物质,其中两种物质(X和Y)为单质,且X与F化合生成D,结合这两点,X应为H2,F为N2,D为NH3。这样Z盐应似NaCl或KCl,则Y为Cl2,W为NaOH或KOH,A盐确实为(NH4)2CO3或NH4HCO3,B为CO2,G为Na2CO3或NaHCO3,C为水,E为HCl或NH4Cl(NH3过量时)。

检测提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