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变化的是( )
4.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下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3.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 B.3/16 C.7/16 D.9/16
2. 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 )
1.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等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A.参与免疫反应 B.构成棕榈、麻类植物茎秆、枝叶中的纤维
C.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D.起信息传递功能,调节机体生命活动
5.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1-4-14所示.
图1-4-14
(1)小车做什么运动?
(2)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当打第3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多少?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少?
解析:(1)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打下的点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设0-1间的距离为x1,1-2间的距离为x2,2-3间的距离为x3,3-4间的距离为x4,4-5间的距离为x5,则:相邻的位移差Δx=x2-x1=x3-x2=x4-x3=x5-x4=-aT2.所以小车做匀减速运动.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小车在第3个计数点时的速度为:v3==50.4 cm/s
利用逐差法求解小车的加速度为:a=.
其中a1=,a2=
所以小车的加速度为:a=-1.50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1)匀减速直线运动
(2)50.4 cm/s -1.50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4.
图1-4-13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1-4-13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B=________ 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右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
解析:(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所以vB== m/s=0.25 m/s
CE== m/s=0.45 m/s
(2)v-t图象如右图所示
(3)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a= m/s2=1 m/s2
答案:(1)0.25 0.45 (2)图见解析 (3)1
3.
图1-4-12
某同学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6条纸带,如图1-4-12所示为其中一条,在纸带上取6个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 s.其中1、2、3点相邻,4、5、6点相邻,在3点和4点之间还有若干个点.x1是1、3两点的距离,x3是4、6两点的距离,x2是2、5两点的距离.
(1)测x1、x2、x3后,点2速度的表达式v2=________.
(2)该同学测得的数据是x1=4.00 cm,x2=19.30 cm,x3=8.72 cm,根据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测量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真实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平均速度2=即为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
(2)点2的速度为v2=.点5的速度为v5=.由v-v=2ax2.代入数据得a=9.72 m/s2.
(3)由于阻力作用,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答案:(1)x1/2T (2)9.72 (3)阻力作用
2.
图1-4-10 图1-4-11
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图1-4-10所示.
(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m/s.
(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图1-4-11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D点的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即vD== m/s=1.40 m/s.
(2)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
图象如图所示,求出加速度为5.00 m/s2.
答案:(1)1.40 (2)5.00
14.(16分)以海水为原料获取金属镁,其中重要的一步是获得无水MgCl2,然后通过电解
法制得金属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氯化镁晶体失去结晶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选择电解MgCl2制金属镁而不选用
MgO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同学取用80.00 g的MgCl2溶液(含镁元素质量分数为15.00%),将其小
心蒸干得49.25 g固体(其成分表示为Mgx(OH)yClz·nH2O),为研究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
验:
实验一:将所得固体全部溶于100 mL 1.50 mol/L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500 mL,
则溶液的pH为1;
实验二:取实验一稀释后的溶液50 mL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沉淀12.915 g.
①你认为上述两实验是否有必要都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得固体中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mol;
③试通过计算确定固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使氯化镁晶体失去结晶水的方法是在HCl气氛中加热,否则氯化镁会水解;选取电解氯化镁而不选用氧化镁的原因是MgO熔点比MgCl2高,熔化时能耗高.
(2)②固体中Cl-的物质的量为×=0.9 mol.③n(Mg2+)=0.5 mol,n(OH-)=0.1 mol,n(Cl-)=0.9 mol,n(H2O)=0.2 mol,故n(Mg2+)∶n(OH-)∶n(Cl-)∶n(H2O)=0.5∶0.1∶0.9∶0.2=5∶1∶9∶2,即化学式为:Mg5(OH)Cl9·2H2O.
答案:(1)在HCl气氛中加热 MgO熔点比MgCl2高,熔化时能耗高
(2)①没有必要.因为Mg2+的量已知,故OH-、Cl-的量只要确定一个,再运用电荷守
恒即可求得另一量.
②0.9 ③Mg5(OH)Cl9·2H2O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