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设p:f(x)=2x2+mx+l在(0,+∞)内单调递增,q:m≥-5,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1.设全集U=R,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28.钒(V)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V2O5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催化剂。
(1) 一定条件下,SO2 与空气反应t min后,SO2 和SO3 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b mol·L-1,则SO2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 ;生成SO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其装置原理如下图:
① 当左槽溶液逐渐由黄变蓝,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充电过程中,右槽溶液颜色逐渐由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色。
③ 放电过程中氢离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3.01×1023个,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______________。
27.
Ⅰ.甲、乙、丙、丁、戊具有如图所示的结构或结构单元,图中四面体外可能有的部分未画出,只有实线表示共价键,X、Y可同可不同。
已知:甲、乙晶体类型相同,单质甲能与乙发生置
换反应,丙、丁、己三种粒子均含有等量的总电子
数,其中丙、己是同一类晶体中的分子,己在常温下
呈液态,能产生两种10电子的离子,丁是阳离子且与丙符合“等电子原理”(具有相同电子数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互称为等电子体),戊通常为气体与丙结构相似,但分子中多了24个价电子。
(1)写出液态己产生两种等电子粒子的电离方程式: 。
(2)X、Y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的分子是 (填字母代号)
A.甲 B.乙 C.丙 D.戊 E.己
(3)写出甲与乙发生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
(4)丙是目前重要的能源之一。
① 丙和己在催化、加热条件下得到可燃性的两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现代高能电池中,常用丙作燃料电池的原料,在碱性介质(KOH溶液)的情况下,其正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 。
(5)请写出一种与戊符合“等电子原理”的离子 。
Ⅱ.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A 与B 、C 分别构成电子数相等的化合物w、k,且w是一种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D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A 、B 、C 、D 可形成化合物x;A 、D 、E 可形成化合物y;A 、C 、D 可形成化合物z.x、y、z 均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是1 : 1 的离子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y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w属于______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与E 同主族且为第七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同主族氢化物的性质递变中,k 的沸点反常,这可以用__________来解释(填字母序号);
A.共价健 B.离子键 C.氢键 D.范德瓦耳斯力
(4)常温下,x 与y以物质的量之比1 : 2 反应后所得溶液显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由产物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由k与D 的单质、KOH 溶液构成原电池,负极会产生C 的单质。则其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6.
Ⅰ.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N2和6 mol H2通入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 中(如右图)发生以下的反应:
N2(g)+3 H2(g) 2NH3 (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和气体为7 mol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使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和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
(1)若a=1 mol ,c=2 mol ,则b=____ mol,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 方向进行(填 “正”或“逆”)
(2)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 。
(3)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的混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为6.5 mol,则可采取的措施 是
Ⅱ.如图所示,温度不变时,把某容器分割成A、B两部分,A容器体积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在B中充入2 mol SO3和 1 mol N2,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 SO2(g)+O2(g) 2 SO3(g)。根据下列要求填写空白:
(1)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达到平衡时,设A中
压强为PA,B中压强为PB,则PA与PB的关系是
PA PB(填“<”、“=”、“>”)。
(2)若要使A与B中平衡状态相同,可移动活塞的位置应在 处。
(3)若活塞右移到5处,达到平衡后,B中SO3为x mol,A中SO3为y mol , 则x和y 的关系是x y. (填“<”、“=”、“>”)。
25.
Ⅰ.已知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量取50mL 0.25 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 ②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测量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请回答:
(1)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 。
(2)加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 B.一次迅速加入 C.分三次加入
(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4)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请根据实验数据求出中和热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温度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 t2/℃ |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5.0 |
25.2 |
25.1 |
28.5 |
3.4 |
2 |
24.9 |
25.1 |
25.0 |
28.3 |
3.3 |
3 |
25.6 |
25.4 |
25.5 |
29.0 |
3.5 |
(5)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7.3 kJ,原因是
Ⅱ.某烧碱样品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操作:
A.在25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 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酚酞作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 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润洗好的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使开始读数为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记下读数为V2 mL
试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2)观察滴定管液面的高度时应注意
(3)E步骤的操作中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
(4)某学生实验时把锥形瓶用烧碱样品溶液洗涤,使测定的浓度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原因是
(5)该烧碱样品纯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1)在25℃时,浓度均为1mol/L的①(NH4)2SO4、②(NH4)2CO3、③(NH4)2Fe(SO4)2溶液中,c(NH4+)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填编号)
(2)常温下将0.010molCH3COONa和0.004molHCl溶于水,配制成0.5L混合溶液,判断:溶液中共有_______种微粒(包括分子和离子);溶液中有两种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0mol,它们是_________和 。溶液中n(CH3COO-)+ n(OH-) - n(H+)=
23.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固体,恰好能使硫酸铜溶液恢复原来的浓度和质量,则在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A. 0.2mol B. 0.4mol C. 0.5mol D. 0.6mol
Ⅱ卷(54分)
22.某燃料电池所用燃料为H2和空气,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H2+CO32-−2e-==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CO32-向负极移动
B.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C.电池放电时,电池中CO32-数目逐渐减少
D.电池放电时,电子经正极、负极、熔融的K2CO3后再回到正极,形成闭合回路
21.已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A+B=C+3D+4E。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A气体m g与适量的B充入一个密闭容器内,恰好完全反应且有少量液滴生成,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6.06×106和1.01×107Pa,且测得反应共放热Q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2A(g) +B(g)=C(g) + 3D(g) + 4E(g);ΔH=-kJ/mol
B.2A(g) +B(g)=C(l) + 3D(g) + 4E(g);ΔH=-kJ/mol
C.2A(g) +B(g)=C(g) + 3D(g) + 4E(s);ΔH=-kJ/mol
D.2A(g) +B(g)=C(g) + 3D(l) + 4E(g);ΔH=-kJ/mol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