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如右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 θ,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 θ,滑块将减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2mg sinθ
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mg sinθ
[解析] 由μ=tan θ条件可知μmg cos θ=mg sin θ,即滑动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滑块匀速上滑,滑块沿斜面方向合力为零,即拉力F拉=mg sin θ+μmg cos θ=2mg sin θ.
[答案] C
4. 如右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 )
A.M静止在传送带上
B.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M下滑的速度不变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滑动摩擦力,由M匀速下滑可知其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传送带启动以后对M受力没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其运动状态,故C、D正确.
[答案] CD
3. 如右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 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伸长了2 cm.已知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3 N和5 N.则细线的拉力及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是( )
A.1 N和0 N B.5 N和7 N
C.5 N和3 N D.7 N和7 N
[解析] 已知弹簧伸长2 cm,弹簧的弹力为F=2 N.可判断弹簧对A产生向下的拉力,故细线的拉力应为T=F+GA=5 N,B对地的压力N=GB-F=3 N.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应是C.
[答案] C
2. 如右图所示,物体M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M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
B.M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
C.M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D.M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
[解析] 若拉力F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则物体与斜面没有相互作用力,所以物体就只受到两个力作用;若拉力F小于物体的重力时,则斜面对物体产生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故物体应受到四个力作用.D正确.
[答案] D
1.关于摩擦力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共线 ②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③摩擦力做功总是使物体的机械能减小 ④滑动摩擦力做功肯定能生热、使物体内能增加
A.①和③是正确的 B.②和③是正确的
C.②和④是正确的 D.只有②是正确的
[答案] C
1、 读一读,写一写,音、形、义两遍
2、 仿句练习
我曾看到枝头的新绿而感觉了春。
我曾见到初破的早樱而发现了春。
我曾看见泛青的苔痕而顿悟了春。
请把“春”改为“秋”,仿写句子。
我曾看到 而感觉了秋。
我曾见到 而发现了秋。
我曾看见 而顿悟了秋。
◆课时小结
小结何其芳眼中秋的特点,引用著名作家郁达夫曾在《故都的秋》中的结尾,引导学生继续寻秋、赏秋、悟秋。
◆布置作业
必做:
3、 诗人用什么贯串起三幅画面?(提示:写景的次序;诗人的感情。)
小结诗歌的内容:诗人抓住了乡村秋天的景物特征,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短短三节诗,将农家丰收、霜晨归渔、少女思恋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对秋天由衷的喜爱和赞美。把秋天写得具体可感,触手可及,观之能见。
◆研读赏析
在诗中,一定有些语句是你最喜欢的,请找出来,说说为什么喜欢。也可以找出不太理解的句子,我们一起来分析。
用得好的词句:(师可以先示范,也可以适时引导,注意结合其它诗文,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意境。)如:满披、丁丁、飘、稻香、饱食、栖息、满载、游戏等。
不好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和第三节诗的后三句。
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落实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一起来背一背。
◆扩展延伸(结合热点题型,能力与情感并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