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8876  378884  378890  378894  378900  378902  378906  378912  378914  378920  378926  378930  378932  378936  378942  378944  378950  378954  378956  378960  378962  378966  378968  378970  378971  378972  378974  378975  378976  378978  378980  378984  378986  378990  378992  378996  379002  379004  379010  379014  379016  379020  379026  379032  379034  379040  379044  379046  379052  379056  379062  379070  447090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是一回事

 
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元化
区别
基本内涵不同
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
 
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
社会作用不同
对人类社会来说,正是有了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对社会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对待态度不同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又要坚决克服和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联系
多元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试题详情

4.“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五千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兑现了这个承诺。尤其是恢弘壮观的开幕式赢得了社会各界中外人士的广泛赞誉。    某儒家学者: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的“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彩。    某外国使馆官员: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某科学家: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将民族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结合上述感想,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怎样实现文化创新?(10分)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审好题目的设问。本题的设问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怎样实现文化创新。因此,解答本题应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以及文化创新的途径入手,结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开分析。

[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确处理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运用完美的艺术设计和表现形式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了世界追求“和谐”发展的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正确处理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专题整合

单元知识网络图

见手写稿

易错易混点

试题详情

2.岭南自古便是中、西文明交流的窗口,同时也保存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的缩影,在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汇的过程中,在古今相沿过程中,结合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这说明(   )

A.岭南建筑是对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岭南文化的重要标志

B.岭南建筑文化产生过程是在中、西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

C.岭南建筑文化体现了明显的区域特征,具有独特性

D.岭南建筑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具有时代精神

[解析]ABCD。由题干“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汇”可知B项符合题意;“古今相沿,结合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特点”可知A、D两项也符合题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可知C项也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走向衰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以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中国人为此而不懈努力。他翻译了《海国图志》,成为近代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第一批人之一,其行动具有标本的意义。这启示我们(  )

A.拯救和复兴民族文化需要借鉴外域文化优秀成果

B.只有先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拯救中华文化自己

C.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用外来文化代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过程

D.发展和振兴中华文化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解析]AD。题干强调通过借鉴西方文化来发展中华文化,可见A、D两项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错误。

试题详情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化也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形成一股“日韩流”。如在某市校园内,许多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劲舞等,成为日韩的“中国新生代”。因此,学校政教处作出禁止的决定,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做法表示不满,说:“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何错之有?真是小题大做。”

你是怎样看到上述现象的?

[解析]本题以学生很熟悉的校园身边事例,考查学生辩证分析能力和结合生活化事例分析的能力。学生一味模仿日韩流也不行,学校政教处一刀切的做法也不可取,这就要结合教材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知识来展开作答。

[答案](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激励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我们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世界,保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学习外来文化,但不能丧失我们自己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更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对外来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应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学校政教处强行禁止的方法不妥。某些同学应分清什么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

能力提高训练

试题详情

5.(2008·广东茂名一模)于丹在《百家讲坛》中对《论语》的讲解虽未必深刻,但她成功地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原料,配制出指导现代人养身处世的“心灵鸡汤”,受到亿万群众的热捧。这说明(  )

A.继承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   

B.发展传统文化必须弘扬主旋律

C.文化的发展必须贴近群众生活实际 

D.经典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尚相结合

[解析]AC。于丹讲《论语》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了符合现代人需要的改造创新,A、C两项入选。B项与题意无关,D项说法错误,排除。

试题详情

4.首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点亮创意智慧,融入科技力量,焕发文化魅力,创造财富价值”为宗旨,以“创意、科技、文化”为主题。其宗旨和主题蕴涵的文化道理有(  )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能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唯一因素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并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解析]AB。A、B两项体现了材料蕴涵的文化道理,应选;C项观点错误,应排除;题目反映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对经济有重大影响,D项与题意不符。

试题详情

3.(2007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D。此题以中俄互办文化年,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事例为考查背景,考查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认识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排除选项中的错误观点。文化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说是基本途径,故①说法错误。文化交流不等于文化融合和趋同,所以②说法也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2.要保证文化创新沿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   ) 

A.任何文化的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解析]“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由此可知只有A项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我国改革开放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B.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享有者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解析]A。题干强调社会实践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素材,由此可知只有A项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