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B 。此题是记忆性题目,依据知识点可知①②③④全选。
4. “门前潮汐家家海”和“华夷估舶(注:估舶意为商船)自成群”,无疑对岭南文化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这说明岭南文化( )
①带着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其它区域文化完全不同 ②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 ③是岭南人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D。岭南是一个地域概念,不能认为是民族,因此①④说法错误。
3.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导演成功地运用了视觉艺术的世界语言,将中国故事、中国元素鲜明而美丽地表达出来,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击缶、日晷、飞天、活字印刷、丝绸之路等中国故事,用全人类都能接受的表现方式讲述了( )
A.中华民族的智慧优于其他民族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D.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B。奥运会上通过“击缶、日晷、飞天、活字印刷、丝绸之路”等中国故事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这是因为( )
A.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C.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D.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解析]C。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强调的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先C;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1.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 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B. 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C. 异彩纷呈、一脉相传 D. 薪火相传的继承性
[解析]B。抓住题干“以众为师”,即可选B
(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的作用
(1)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2)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重要提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涵盖两层意思: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要求能够结合材料区分开来。
[重难点突破]
重点1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纵向表明中华文化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质。世界上其他古文明,或中断或湮灭,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从发展历程年,其特征是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横向表明中华文化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质。它体现在三个方面:
(1)独特性: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等显示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其想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采。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体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典例1](2009·广东饶平模拟)在我国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欢迎的歌舞主要有黄河以北各省的“秧歌”、西南各省的“花灯”、南方各省的“采茶”、东北的“二人转”、内蒙古和山西的“二人台”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
A.受大众传媒的影响 B. 不同的区域,文化一定不同
C.丰富多彩,有区域特征 D.通过社会体验获得
[解析]C。本题主要通过不省份不同的文化特色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
重难点2 如何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方面。
1.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
比如儒家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历史上中国对所有的外来宗教都是一视同仁。佛教之所以能够彻底中国化,显然是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包容。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文化开放心态,正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格的表现。
2.中国文化长期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
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文化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不同地域的文化。随着中国农耕经济向周边扩展,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格,又促使这些地区文化相辅相成,渐趋融合。
3.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对诸家学说采取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
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并把它当做文化发展的理想境界。儒家的仁义醇厚,道家的清静超逸,墨家的谨严兼爱,法家的因势严峻,各家尽管主张不一,但是通过社会变革的洗礼,诸子百家在争鸣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正反映了先秦百家学说精华相互包容荟萃的历史事实。
[典例2](多项) 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晚灯习俗。这表明( )
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解析]AB。本题主要是考查外来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之间交流与兼容性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分析可知,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人我国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了我国元宵节观灯的习俗,体现了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兼容性,因此AB正确。C、D项错误。
重点3 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灿烂辉煌的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这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同时,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交融中,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有着中华文化共性的特征,各民族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化的特征。
[典例3]藏族文化中的成就突出的天文、历法、医学,技艺高超的绘画、建筑、雕刻,令人陶醉的音乐、舞蹈、曲艺,众多的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等,记录了西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②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藏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具包容性的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此题考查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这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并长期积淀形成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由此可以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但又形成一体。④说法错误。
高考考向探析
考向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命题角度一:中华文化经历的历史阶段
[例题1](2008·广东雷州调研题)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剖析]B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泰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故选B。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命题角度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性表现
[例题2](2008·广西玉林调研)(多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收集了当时齐、鲁、楚等地的各具特色民歌,内涵深厚丰富,其四言诗格式,为中国格律诗之滥觞,造就了中国文学不同于别国文学的独特风格,明代以来已被翻译成英、日、德、法、俄等多种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这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比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优秀
B.世界上各国的文学都继承了《诗经》的风格
C.中华文学艺术风格独特、历史悠久
D.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绚丽多彩
[剖析]CD。《诗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A、B两项说法错误。
命题角度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区域性表现
[例题3](2008·广东佛山调研题)“五羊”是广州城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识,广州2010年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五只羊分别有五种不同的色彩,包括蓝色、黑色、红色、绿色和黄色,分别象征着珠江、岭南文化、木棉花、白云山和“穗城”。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
A.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B.独特性的特点
C.区域性的特点 D.民族性的特点
[剖析]C 。抓住题干“珠江、岭南文化、木棉花、白云山和穗城”,这都是广东特色,因此C项正确。
[名师指引]这一考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常以选择题为主,但并不排除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复习我们要综合来考虑。高考命题将会以有关史料和古文为载体,考查对这一知识的感受和领悟能力。复习时注意把握两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产生的原因、意义,要注意联系当前的一些文化活动,如中华民族对传统节日的继承、我国丰富的文献资料、最近举行的文博会、文化艺术节、中外文化交流年、奥运文化、孔子热等活动来理解。
[新题导练]
1.(多选)“门前潮汐家家海”和“华夷估舶(注:估舶意为商船)自成群”,无疑对岭南文化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这说明岭南文化( )
A.带着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其它区域文化完全不同
B.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
C.是岭南人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D.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
[剖析]BC。岭南是一个地域概念,不能认为是民族,因此A、D两项说法错误。
考向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命题角度:中华文化包容性表现
[例题4](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剖析]B。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体现的是一种包容性,因此B项正确。
[名师指引]关于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有一个关键的细节问题需注意,即“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往往只考虑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而忽略或遗忘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因此在学习时一定要考虑全面,不可忽视对教材中一些细节问题的把握,且这一考点的出题形式比较灵活,要注意把握对包容性的两层含义的区分,可结合“孔子热”、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有关文化的部分来分析。
[新题导练]
2.《红楼梦》中贾府为秦可卿发丧,和尚、尼姑、道士、儒官,各色俱全。这从一个侧面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
①包容性 ②求同存异 ③ 兼收并蓄 ④差异性
A.②③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剖析]B 。 题干“和尚、尼姑、道士、儒官各色俱全”表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即包容性,没有差异性,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向3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命题角度: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例题5](2008·江苏启东调研)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凋《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B.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剖析]BC。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A项错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D项错误。
[名师指引]虽然目前这一考点在各种考试中大部分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一般难度不会太大,但并不说明该考点不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在复习时,应注重从问答题的角度进行复习,要注意结合前面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
[新题导练]
3.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吸收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又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火炬造型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好传播。“祥云”的文化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北京奥运会火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传承;一是得益于他特有的包容性。分析时注意不要遗漏。
[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是因为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传承。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想传的重要见证。(2)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限时基础训练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重要提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也表明了中华文化动、静结合的特点。源远流长是动态,表明中华文化的历史;博大精深是静态,表明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
1. 文学艺术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的独特性。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要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