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8882  378890  378896  378900  378906  378908  378912  378918  378920  378926  378932  378936  378938  378942  378948  378950  378956  378960  378962  378966  378968  378972  378974  378976  378977  378978  378980  378981  378982  378984  378986  378990  378992  378996  378998  379002  379008  379010  379016  379020  379022  379026  379032  379038  379040  379046  379050  379052  379058  379062  379068  379076  447090 

1.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  

A.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B.能和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C.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D.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解析]ABCD。本题是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可作包容性的含义和作用上来把握。A、B、C、D四项都是从作用的角度来分析。

试题详情

6.材料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载下来,流传后世的。钱伟长先生就曾经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却可以。”

材料二: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如《春秋》、《战国策》、《史记》和《资治通鉴》等。

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内容比较简单,但让注意问题的要求“结合材料”,所以分析时注意结合材料来分析中华文化的这两大特点。

[答案]材料一说明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内涵丰富,到今天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材料二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自古就有史官一职,使大量的史实得以记录,丰富的历史资料得以保存,为中华文化的传存发挥了积极作用。

能力提高训练

试题详情

5.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没有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解析]ACD。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C、D三项都正确表达了民族文化的意义、特点;民族文化虽是本民族特点的深刻表现,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强大的表现,因此B项错误。

试题详情

4.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A.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B.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C.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D.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解析]AB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其中A、B、C三项分别是从时间历程上、汉字上、史学典籍上证明,D项不符题干要求,故选ABC。

试题详情

3.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解析]C 。从“东酸、西辣、南甜、北咸”可知体现的是地域性,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2.《论语》记载了孔子的主要言行,是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而成。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解析]B。《论语》这一史书典籍经由其弟子收集整理传承下来并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看法正确地是(  )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

[解析]C。本题考查汉字作为中华文化源远的传见证的理解。A、B、D三项错误。

试题详情

8.2008年5月23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他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遭遇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多难兴邦”源自史书典籍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抓住问题关键点“源自史书典籍”。“多难兴邦”源自史书典籍,而这一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仍有深刻影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可结合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点来回答。

[答案](1)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多难兴邦”源自春秋时期的史书典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抢分频道

基础提升训练

试题详情

7. 中国人喝茶历史悠久,人们尊陆羽为茶圣,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有多样性

[解析]ACD。中国人喜欢喝茶表明文化有共性,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表明文化有区域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同时中国人喝茶历史悠久,表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试题详情

6.“原生态唱法”是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大亮点和热点。观众从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

陕北民歌中感受到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这表明(  )

A.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B.各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凸显民族的个性和特征,需要加以融合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解析]AD。由题干“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陕北民歌”等原生态唱法,可得出AD;B项说法本身错误;C项不合题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