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9035  379043  379049  379053  379059  379061  379065  379071  379073  379079  379085  379089  379091  379095  379101  379103  379109  379113  379115  379119  379121  379125  379127  379129  379130  379131  379133  379134  379135  379137  379139  379143  379145  379149  379151  379155  379161  379163  379169  379173  379175  379179  379185  379191  379193  379199  379203  379205  379211  379215  379221  379229  447090 

23、参考答案:(例如:树名菠萝蜜,佛经有“般若波罗蜜”之语,意为大智慧,据此可拟:1用大智慧结大果实,回报这一片沃土)2有这一片沃土,定有满树的智慧和硕果。3开高洁的花结甜蜜的果

参考译文

我们村里,有一位叫做丁一士的人,身手矫健,力气很大,加上他练就了一身武艺和轻功,两三丈高的建筑物,他可以纵身而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他可以翩然而过。我小的时候,还见过他,我曾经请求见识一下他的技艺。他便叫我站在过厅当中,我的脸朝向前门,他一跃就站在了前门外面,恰好和我面对面。当我转身面向后门时,却见他早已站在了后门外面,和我对面而立了。这样反复转了七、八回。大概他只须稍稍纵身一跃,就能轻易飞越屋顶。后来,丁一士路过杜林镇,遇见了一位朋友,朋友便请他到桥边一家酒店饮酒。两人饮得尽兴,便一齐站在河边观看风景。他的这位朋友说:“你能越过这条河吗?”丁一士随着声音纵身一跃,便已到了河的对岸。朋友向他招手,示意他回来。丁一士随着声音纵身一跃又跳回来了。但是,他的脚刚刚碰到岸边,没想到河岸早已坍塌,靠近水站立的地方有了裂纹,丁一士没有看见,错误地踏在上面,河岸顿时崩塌二尺多宽,丁一士随之掉进河里,顺着河流往漂下。他素来不识水性,只能在波涛之中跃起几尺高,能往上跳起却又不能跃到河的对岸。这样反复几次,力气终于用尽,最后淹死在波涛之中。大概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恃强逞能还要大的。倚仗钱财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财多而失败;倚仗权势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权势而失败;倚仗智谋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智谋而失败;倚仗气力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气力而失败。(一个人如果)有所倚仗,就胆敢涉险,这是常理啊。田侯在滦阳买了一根劳山拐杖,自己在上面题写了一首诗说:月夕花晨,伴我前行,路上遇到平坦的地方也要提防倾斜,怎么能够因为有所倚仗你就心里没有顾虑,马上朝着崎岖的地方走去呢?最终只会走向险地。这真是亲身经历过才能说出来的话,值得(我们)珍惜并且佩服啊!

09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八)

第Ⅰ卷(36分)

试题详情

22、参考答案:

1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2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3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试题详情

20、(1)选书要有个性。书在影响人,书就是一把刻刀,都读一样的书,那么这把刻刀就成了消灭个性的“屠刀”,而一个人若无个性,必然索然无味。

(2)读法与理解更要有个性。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树一帜的个性。如果人云亦云,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3)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批驳精神,要敢于与书争论,书的价值一者是共鸣,二者是碰撞

(或答:读书人必须具备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自主意识包括选书要有个性,读法理解要有个性;驾驭意识指读书过程要有批驳精神。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知识早晚会将其沦为奴隶。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可亲可爱,才具有美感,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也只有那样的读书人,才会品尝到畅游书海的莫大快感。

试题详情

17、答案:错误指(1)寓言课上对董玉洁的批评,(2)没有去了解和思考吴宝河“智慧”后面的背景和原因。姜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20年前,她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很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是得法的,姜老师无疑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20年后,她已是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了。这样的身份,说明了她无论在专业水平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可是,面对自己的学生出现了今天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她陷入了深思,甚至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批判性的质疑。这是姜老师成熟的表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思考,无论是一个老师,还是作为一个学生,都会在这里找到自己模糊的身影,会引起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评分方法:答案应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书育人、思想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去分析评价。分析不求全责备,按质评分,灵活处理。

试题详情

16、这篇小小说截取两个场面,非常集中的写两堂课――寓言课,帮教课,时空跨度大,情节跳跃性强,结局与“预言”相反,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试题详情

15.[命题意图]: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案:相同点:人终有一死(人生短暂也得分)(1分),但功业是生命的延续(答“人虽死而其名其功业长存于世”或者“若能‘立功’、‘立德’、‘立言’,就可以做到‘三不朽”也得分。)(1分)

不同点:(1)儒家生死观是相当积极的,道家生死观是比较消极的。(2分)(后半句答成“道家生死观发出对生命的无奈的感慨。”得1分)

(2)儒家生死观主张尊重生命,“重人事”,要生尽其用,积极有为;道家生死观尊重自然,道法自然,重天命,消极无为。(最后一小句“消极无为”可以写成:人要做到“无为”、“无事”、“无欲”)。(2分)

试题详情

14.[命题意图]: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案:作用:事理论据。(答引用论证也得分)(1分)

含义:人之招灾咎由自取,非“天命”使然。(答“万事皆在人为,就是“天命”亦可抗争。”、“人的苦难并非有天造成的,实人自为之。”也可以得分。)(2分)(自己组织语言,意思对也可以酌情给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