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1)1873年 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2)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2、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有线电报:1877,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2)无线电报:1906,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3)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和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20c80y以后,通讯技术发展迅速,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户,居世界第一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1)轮船(以蒸汽机为动力):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打破列强对江海运输业的垄断
(2)火车:A、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 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B、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基本形成
(3)汽车:20世纪初,汽车首先出现在上海,成为富贵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
(4)飞机:A、1909,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B、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废止缠足:A、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首先主张“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B、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 C、广大农村缠足陋习未止
(2)婚姻自由:民国以来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已成新习俗。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已成为一种时尚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
(1)近代服饰的变化
A、鸦片战争前:长袍马褂
B、鸦片战争后:①广州、上海的买办着西装
②“断发易服”(剪辫着西装。具有移风易俗、反清色彩)
③中西合璧、满汉风格:旗袍
C、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中西合璧)
6、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5、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经济特区:1980年起
A、五大特区: 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珠海 在广东省 汕头
厦门-----在福建省
海南--最大的经济特区,1988年创办
B、意义: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与江苏有关的有:连云港、南通、昆山、南京、苏州工业园区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时间:1990年
A、原因:以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B、意义: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4、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1)中共十四大(1992年)
主要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主要决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中共十五大(1997年)
主要决定: 经济上: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思想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写进党章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内容:A、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B、改革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意义: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1978年起 (2)开始省份:安徽、四川
(3)内容: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管理体制、农业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变化,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公有制)
(4)意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中央肯定,使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