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9400  379408  379414  379418  379424  379426  379430  379436  379438  379444  379450  379454  379456  379460  379466  379468  379474  379478  379480  379484  379486  379490  379492  379494  379495  379496  379498  379499  379500  379502  379504  379508  379510  379514  379516  379520  379526  379528  379534  379538  379540  379544  379550  379556  379558  379564  379568  379570  379576  379580  379586  379594  447090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热(chì)     曲(quǎn)       火积薪(cuò)    色厉内(rěn)

B.媚(chǎn)    候(sì)         鞭入里(pì)     暴天物(tiǎn)

C.木(nè)      悍(piāo)       引高歌(hánɡ)  飞来祸(hénɡ)

D.讥(qiào)    首(qiáo)       自怨自(yì)     体裁衣(liànɡ)

试题详情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拾(zhé)  迷(wǎnɡ)      歇(qì)            开天地(pì)

B.别(zhēn)    思(cǔn)       动(rǔ)         尽职守(kè)

C.染(rú)      帖(yù)        肴(zhuàn)      羽而归(shā)

D.发(bènɡ)    麻(bì)         角(jī)          背谈天(bào)

试题详情

1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水稻
油菜、棉花等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甲图中A代表了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代表鄱阳湖平原;乙图中C代表松嫩平原,D代表三江平原,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就是自然条件的差异。第(2)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第(3)题,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莱、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试题详情

(2010·马鞍山模拟)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本地区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A省份为人口流出区,流动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B省份为人口流入区,大量人口流入该省份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

C.C省份是人口流出区,流出的原因是为了经商、务工

D.D省份是这一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所以是人口流入区

解析:由图可知,A是贵州、B是广西、C是云南、D是四川,四个省区都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迁移表现为净迁出,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务工、经商为主要目的。

答案:C

15.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

A.边境线漫长,对外联系不便

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C.资源贫乏,能源紧缺

D.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

解析:制约“大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相对落后,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所致。

答案:B

试题详情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示意图,结合下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该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解析:由图可知,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下降,但产值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产值降低。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上升,产值比重略有上升。说明该省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答案:A

13.关于该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扶持第三产业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的产值的比重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因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三大产业。

答案:B

试题详情

(2009·上海高考)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回答9-11题。

9.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扩大,工业发展,交通工具增多,消耗能源增加,释放的热量增多,会造成城市热岛。而水域扩大、市郊农业发展,都会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A

10.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 )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

解析: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再加上水污染严重,属水质型缺水城市。青草沙水库是为上海提供优质水源的水库之一。

答案:D

11.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 )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上游输沙量减少,沿海滩涂生长减缓;风暴潮频发,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加大;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

答案:C

试题详情

读图,回答7-8题。

7.①②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8.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①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解析: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①为德国,②为我国湖南省。第7题,①区域北部平原为冰川侵蚀所致,区域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②区域西部和南部地势高,北部低,区域煤炭资源贫乏。两区域降水丰富,河网稠密,水源充足。第8题,①区域(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已很高,城市群发展速度较慢;②区域(湖南)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为重要的粮棉产区,其南部电子工业不发达。

答案:7.B 8.C

试题详情

(2010·合肥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1-2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之间的联系。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是劳动力,而资金、信息、观念等因素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因素。

答案:B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解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