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所得产物有6种
B.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有5种
C.含有5个碳原子的某饱和链烃,其一氯取代物有3种
D.菲的结构简式为
,它与硝酸反应,可生成5种一硝基取代物
8.某有机物X(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其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①1 molX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1.5 mol气体;②在有浓H2SO4和加热条件下,X与醇或羧酸均反应生成有香味的产物;③X在一定条件下的分子内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根据上述信息,对X的结构判断正确的是
A.X中含有碳碳双键 B.X中含有三个羟基和一个-COOR C.X中含有一个羧基和两个羟基 D.X中含有两个羧基和一个羟基
7.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以被硝化生成二硝基物,它是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的混合物,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浓硫酸,而前者不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这两种异构体分离。实验中将上述硝化产物加入适量的99%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右图所示产品应采用的办法是
A.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向滤液中加水后过滤
C.用Na2CO3饱和溶液处理滤液后过滤 D.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再过滤
6.由Fe制备的Fe (C5H5)2的结构如右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
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
。
(图中E:Fe) 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
正确的结构以及错误的结构分别显示的峰有
A.1种 2种 B.1种 3种 C.2种 2种 D.2种 3种
5.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有
①该化合物属于羧酸类;
②分子式C11H18O2;
③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 mol H2反应;
④化合物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加成、取代、氧化、酯化;
⑤该化合物不能有属于酚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正确的是
A.③④ B.②③ C.④⑤ D.③⑤
4.(2009年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化学阶段检测)下列物质中,可溶于水的是
A.胆固醇:
B.芬必得:
C.保幼激素JH-I: D.维生素C:
3.(2009年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化学阶段检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烷、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可加入CuSO4溶液
C.PP塑料(聚丙烯)结构简式为:
D.淀粉与蔗糖均无还原性
2.(2009年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化学阶段检测)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CH2=CH-CH=CH2
1,4-丁二烯 B.
二乙酸乙二醇
C. 2-甲基苯酚 D.
2-甲基戊烷
1.(2009年江苏省姜堰中学高三化学阶段检测)美丽的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游泳馆,设计灵感来自于有机细胞的天然图案以及肥皂泡的形成。在这个中心的蓝色泡墙之内,钢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由12个正五边形和2个正六边形组成的几何细胞,覆盖这个框架的是半透明的“气泡”,称为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CF2=CF2)与乙烯的共聚物,它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设想将一个结构单元用钢棍焊成足球形状“碳笼”,它与C24形状相似
B.若设想将一个结构单元用钢棍焊成足球形状“碳笼”,需钢棍(相当于键)36根
C.ETFE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5、苯酚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制酚醛树脂、染料、药品,稀溶液可用于防腐剂和消毒剂。
试题枚举
[例1]乙醇能发生下列所示变化:
CH3CH2OH A C2H4Br2 B C
试写出A、B、C的结构简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得:CH3CH2OH在浓H2SO4作用下加热到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2,CH2=CH2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CH2BrCH2Br,CH2BrCH2Br与NaOH水溶液反应,两个溴原子被两个-OH取代,结构简式应为CH2-CH2,由B到C的反应条件可知发生的是分子间
脱水反应,又因为C物质是环状结构,可推知C是由两分子B脱去两分子水形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为
答案:A:CH2=CH2 B:CH2-CH2 C:
[例2]实验室常用溴化钠,浓硫酸与乙醇共热来制取溴乙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Br+H2SO4NaHSO4+HBr
C2H5OH+HBrC2H5Br+H2O
试回答下列各问:
(1)第二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可逆反应,在实验中可采取______和______的措施,以提高溴乙烷的产率.
(2)浓H2SO4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其用量(物质的量)应________于NaBr的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1)乙醇与氢溴酸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C2H5OH+HBrC2H5Br+H2O
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要提高溴乙烷的产率,就应设法使平衡正向移动.
(2)浓硫酸在第一个反应中是反应物,用难挥发的硫酸与NaBr反应制取氢溴酸.在第二个反应中浓H2SO4作为吸水剂,以减少反应体系中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故投料时浓H2SO4物质的量应大于NaBr物质的量.
(3)浓H2SO4还具有脱水性,乙醇在浓H2SO4的作用下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也可能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答案:(1)增大某种反应物的量,如加过量NaBr以增加HBr的量 减小某种生成物的量,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如加过量浓H2SO4吸水
(2)在第一个反应中是反应物,在第二个反应中是吸水剂 大于
[例3]乙醇的分子组成为C2H6O,现采用实验方法确定一个乙醇分子里有几个氢原子能被钠置换.测试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操作要点是:全部实验装置必须保证气密性良好;装置A要干燥,酸式滴定管中加入无水乙醇;过量金属钠先在二甲苯(二甲苯不跟金属钠反应)中分散成米粒大小的颗粒;连接B和C的玻璃导管内先要充满水而又不能发生虹吸;从滴定管中缓缓滴入无水乙醇V mL,同时松开弹簧夹,氢气将水由B压入C;待烧瓶恢复到常温后,测出C中所增加水的体积为V1 mL.(气体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实验开始前连接B和C的玻璃管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__.
(2)如果用普通酒精代替无水乙醇做实验,则所得实验结果将____________.
(3)连接A和B的导管的左段垂直部分要相当长,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把金属钠粉末分散成小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无水乙醇的密度为r g/mL,则乙醇分子中被钠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为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定量实验题,题目从误差分析,装置的作用、药品的处理和化学计算等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着重考查学生应用原有知识解决比较陌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思维严密程度.
要能正确回答题中各问,首先必须弄清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的目的即是测定出一个乙醇分子里有几个氢原子能被钠置换.而实验原理是通过测定一定量的乙醇完全反应所产生氢气的体积来推算出一个乙醇分子里究竟有几个氢原子能被钠置换.
不难知道,产生H2的体积:V(H2)=(V1-V) mL
乙醇的物质的量:n(C2H6O)=Vρ/46 mol
所以每个乙醇分子中可被置换的氢原子数
N(H)=,
即N(H)=
所以为使实验结果能精确,就必须精确测定V和V1,而不当操作则会引起误差.为使讨论方便,我们将上式等效转化成下式:
N(H)=
其中为常数,且不论操作正确与否,数据处理时乙醇的体积数V仍取测定值,故V也为一常数,因此误差分析时可以将不当操作都归结到对V1的影响,如果V1偏大,则结果偏高,反之亦然.
如果实验开始前连接B和C的玻璃管内未充满水,则会使V1减小,故实验结果偏小;如果用普通酒精代替无水乙醇,则会引起V1增大,故实验结果偏大.
从以上的误差分析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即进行误差分析前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即测量对象与所求对象的数学关系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误差判断.
至于连接A和B的导管的左段垂直部分要相当长,原因是可以依靠外界冷空气使其冷凝回流,防止其逸散,有利于乙醇完全反应.而把金属钠粉散成小颗粒,也是鉴于此目的.
答案:(1)偏小 (2)偏大
(3)使乙醇蒸气冷凝回流
(4)使之反应完全
(5)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