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9872  379880  379886  379890  379896  379898  379902  379908  379910  379916  379922  379926  379928  379932  379938  379940  379946  379950  379952  379956  379958  379962  379964  379966  379967  379968  379970  379971  379972  379974  379976  379980  379982  379986  379988  379992  379998  380000  380006  380010  380012  380016  380022  380028  380030  380036  380040  380042  380048  380052  380058  380066  447090 

1.设等于      (   )

A.{1,4}         B.{1,6}           C.{4,6}          D.{1,4,6}

试题详情

3、可以利用好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枯燥、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直观便于学生的学习。设计中有3次利用(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试验、原子内部构成)。这些多媒体的使用能很好地辅助教学。

试题详情

2、对于理论课的教学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知识的理解。理论及概念的教学较为抽象,不象元素化合物知识有生动形象的实验辅助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掌握较容易。理论和概念学习较枯燥,也不容易学习,必须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学生才有可能掌握好。

试题详情

1、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涉及微观的纯理课论的教学设计处理起来有点困难,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整个教学的难度,可以有两种设计方法:(1)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紧紧围绕书本展开教学,不要进行拓展或是少进行拓展,从原子弹的爆炸,然后转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整个设计紧紧围绕书本,没有加以拓展,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2)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从《庄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导入教学,以汤姆生、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试验展开原子结构的教学,最后进行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这种设计突破了书本,适当进行拓展,整个教学要求学生积极的思考,可以充分调动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试题详情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从化学史中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不断深入、原子结构模型的不断演变的过程引入原子结构的内容,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试题详情

1、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和宏观比喻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试题详情

5.求功的方法:单位:J  ev=1.9×10-19J  度=kwh=3.6×106J  1u=931.5Mev

⊙力学:① W=Fscosα   ② W= P·t  (p===Fv)

③动能定理 W=W1+ W2+…+Wn=ΔEK=E-E (W可以不同的性质力做功)

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易忽视)主要形式有:  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主线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改变机械能;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fd路程E内能(发热)

与势能相关的力做功特点:如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它们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概念理解。

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W=ΔEk,这就是动能定理。

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G= -ΔEP,这就是势能定理。

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由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来量度:W=ΔE,(W表示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这就是机械能定理。

⑷当W=0时,说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⑸一对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摩擦力做的总功,用来量度该过程系统由于摩擦而减小的机械能,也就是系统增加的内能。f žd=Q(d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路程)。

⊙热学:  ΔE=Q+W(热力学第一定律)

⊙电学:  WAB=qUAB=FdE=qEdE   动能(导致电势能改变)

W=QU=UIt=I2Rt=U2t/R    Q=I2Rt

E=I(R+r)=u+u=u+Ir  P电源t =uIt+E其它 P电源=IE=I U +I2Rt

⊙磁学:安培力功W=Fd=BILd  内能(发热)

⊙光学:单个光子能量E=hγ        一束光能量E=Nhγ(N为光子数目) 

光电效应=hγ-W0   跃迁规律:hγ=E-E  辐射或吸收光子

⊙原子:质能方程:E=mc2  ΔE=Δmc2  注意单位的转换换算

汽车的启动问题: 具体变化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关键是发动机的功率是否达到额定功率,

 (1)若额定功率下起动,则一定是变加速运动,因为牵引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求解时不能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来解.

(2)特别注意匀加速起动时,牵引力恒定.当功率随速度增至预定功率时的速度(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并不是车行的最大速度.此后,车仍要在额定功率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这阶段类同于额定功率起动)直至a=0时速度达到最大.

动量守恒:

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

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理想化条件)

②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③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④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合外力为零,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

即:原来连在一起的系统匀速或静止(受合外力为零),分开后整体在某阶段受合外力仍为零,可用动量守恒。

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  (各种表达式的中文含义)

实际中有应用:m1v1+m2v2=; 0=m1v1+m2v2   m1v1+m2v2=(m1+m2)v

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

系统性:研究对象是某个系统、研究的是某个过程

矢量性: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进行矢量运算;在同一直线上时,取正方向,引入正负号转化为代数运算。

同时性:v1、v2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v1'、v2'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速度。

同系性:各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系

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         历年高考中涉及动量守量模型题:

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0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刚离开木板时速度为V0/3,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其它条件相同,求滑块离开木板时速度?


1996年全国广东(24题)
1995年全国广东(30题压轴题)
1997年全国广东(25题轴题12分)
1998年全国广东(25题轴题12分)
试在下述简化情况下由牛顿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系统是两个质点,相互作用力是恒力,不受其他力,沿直线运动要求说明推导过程中每步的根据,以及式中各符号和最后结果中各项的意义。
 

质量为M的小船以速度V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孩ab,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 现小孩a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沿水平方向以同一速率v(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 求小孩b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1999年全国广东(20题12分)
2000年全国广东(22压轴题)
2001年广东河南(17题12分)



2002年广东(19题)
2003年广东(19、20题)
2004年广东(15、17题)



2005年广东(18题)
2006年广东(16、18题)
2007年广东(17题)

碰撞模型:特点和注意点:

①动量守恒;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m1v1+m2v2=    (1)   

 (2 ) 

      

记住这个结论给解综合题带来简便。通过讨论两质量便可。

“一动一静”弹性碰撞规律:即m2v2=0 ;=0 代入(1)、(2)式

   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  动能守恒:m1v12+m2v22=m1v1' 2+m2v2' 2

   联立可解:v1'=(主动球速度下限)   v2'=(被碰球速度上限)

   讨论(1):

   当m1>m2时,v1'>0,v2'>0  v1′与v1方向一致;  当m1>>m2时,v1'≈v1,v2'≈2v1  (高射炮打蚊子)

   当m1=m2时,v1'=0,v2'=v1  即m1与m2交换速度

   当m1<m2时,v1'<0(反弹),v2'>0  v2′与v1同向;当m1<<m2时,v1'≈-v1,v2'≈0 (乒乓球撞铅球)

   讨论(2): 被碰球2获最大速度、最大动量、最大动能的条件为

A.初速度v1一定,当m1>>m2时,v2'≈2v1

   B.初动量p1一定,由p2'=m2v2'=,可见,当m1<<m2时,p2'≈2m1v1=2p1

C.初动能EK1一定,当m1=m2时,EK2'=EK1

一动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

特点:碰后有共同速度,或两者的距离最大(最小)或系统的势能最大等等多种说法.

mv0+0=(m+M)      =(主动球速度上限,被碰球速度下限)

=+E   E==

由上可讨论主动球、被碰球的速度取值范围

<v<    <v<

讨论:①E 可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

E=fd=mg·d== d==

②也可转化为弹性势能;③转化为电势能、电能发热等等;(通过电场力或安培力做功)

子弹打木块模型:物理学中最为典型的碰撞模型 (一定要掌握)

子弹击穿木块时,两者速度不相等;子弹未击穿木块时,两者速度相等.这两种情况的临界情况是:当子弹从木块一端到达另一端,相对木块运动的位移等于木块长度时,两者速度相等.

例题:设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求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的大小和该过程中木块前进的距离。

解析:子弹和木块最后共同运动,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

从动量的角度看,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从能量的角度看,该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内能。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设子弹、木块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s2,如图所示,显然有s1-s2=d

对子弹用动能定理: …………………………………①

对木块用动能定理:…………………………………………②

①、②相减得: ………………③

③式意义:fžd恰好等于系统动能的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动能的损失应该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可见,即两物体由于相对运动而摩擦产生的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于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由于摩擦力是耗散力,摩擦生热跟路径有关,所以这里应该用路程,而不是用位移)。

由上式不难求得平均阻力的大小:

至于木块前进的距离s2,可以由以上②、③相比得出:

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出发,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试试推理。

由于子弹和木块都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位移与平均速度成正比:

  

一般情况下,所以s2<<d。这说明在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木块的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为分阶段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象这种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相互作用,动量守恒,最后共同运动的类型,

全过程动能的损失量可用公式:………………………………④

   当子弹速度很大时,可能射穿木块,这时末状态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大小不再相等,但穿透过程中系统动量仍然守恒,系统动能损失仍然是ΔEK= f žd(这里的d为木块的厚度),但由于末状态子弹和木块速度不相等,所以不能再用④式计算ΔEK的大小。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画好示意图,把各种数量关系和速度符号标在图上,以免列方程时带错数据。

   以上所列举的人、船模型的前提是系统初动量为零。如果发生相互作用前系统就具有一定的动量,那就不能再用m1v1=m2v2这种形式列方程,而要利用(m1+m2)v0= m1v1+ m2v2列式。

特别要注意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

附:

高考物理力学常见几类计算题的分析

高考题物理计算的常见几种类型
题型常见特点
考查的主要内容
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与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的阶段性运动。
(2)力大小可确定,一般仅涉及力、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计算,通常不涉及功、能量、动量计算问题。
(1)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分析与受力分析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a
(3)选择最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位移、速度和时间。
(4)特殊的阶段性运动或二物体运动时间长短的比较常引入速度图象帮助解答。
(1)学会画运动情境草,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合外力的方向。
(2)加速度a计算后,应根据物体加减速运动确定运动学公式如何表示(即正负号如何添加)
(3)不同阶段的物理量要加角标予以区分。
力学二大定理与二大定律的应用
二大定理应用:(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运动:若出现二个物体时隔离受力分析,分别列式判定。
(2)题目出现“功”、“动能”、“动能增加(减少)”等字眼,常涉及到功、力、初末速度、时间和长度量计算。
(1)功、冲量的正负判定及其表达式写法。
(2)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表达式的建立。
(3)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速度公式与单一动量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位移公式与单一动能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二个物体动能表达式与系统能量守恒式往往也是等价的。应用时要避免重复列式。
(4)曲线运动一般考虑到动能定理应用,圆周运动一般还要引入向心力公式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往往考查到二个定理的应用。
(1)未特别说明时,动能中速度均是相对地而言的,动能不能用分量表示。
(2)功中的位移应是对地位移;功的正负要依据力与位移方向间夹角判定,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正负有时也可根据特征直接判定。
(3)选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解答往往比较繁琐。
(4)运用动量定理时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并依据规定的正方向来确定某力冲量,物体初末动量的正负。
二大定律应用:(1)一般涉及二个物体运动
(2)题目常出现“光滑水平面”(或含“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提示)、“碰撞”、“动量”、“动量变化量”、“速度”等字眼,给定二物体质量,并涉及共同速度、最大伸长(压缩量)、最大高度、临界量、相对移动距离、作用次数等问题。
(1)系统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时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2)涉及长度量、能量、相对距离计算时常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含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3)等质量二物体的弹性碰撞,二物体会交换速度。
(4)最值问题中常涉及二物体的共同速度问。
(1)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选择某一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2)系统合外力为零时,能量守恒式要力争抓住原来总能量与后来总能量相等的特点列式;当合外力不为零时,常根据做多少功转化多少能特征列式计算。
(3)多次作用问题逐次分析、列式找规律的意识。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般出在选择题中)
(1)涉及天体运动问题,题目常出现“卫星”、“行星”、“地球”、“表面”等字眼。
(2)涉及卫星的环绕速度、周期、加速度、质量、离地高度等计算
(3)星体表面环绕速度也称第一宇宙速度。
(1)物体行星表面处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地面处重力往往远大于向心力
(2)空中环绕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纬度和高度有关,涉及火箭竖直上升(下降)时要注意在范围运动对重力及加速度的影响,而小范围的竖直上抛运动则不用考虑这种影响。
(4)当涉及转动圈数、二颗卫星最近(最远距离)、覆盖面大小问题时,要注意几何上角度联系、卫星到行星中心距离与行星半径的关系。
(1)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两天体间距离r与向心力公式中物体环绕半径r的区别与联系。
(2)双子星之间距离与转动半径往往不等,列式计算时要特别小心。
(3)向心力公式中的物体环绕半径r是所在处的轨迹曲率半径,当轨迹为椭圆时,曲率半径不一定等于长半轴或短半轴。
(4)地面处重力或万有引力远大于向心力,而空中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或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