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分)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因研究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现在我们已知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个单独的嗅觉受体细胞只表达一种并且只有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有多少种,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当气味物质分子流动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物质分子可以粘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我们基因的3%被用来编码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
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C代表 。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 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3)图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 决定的。
(4)气味物质分子一旦与气味受体细胞结合后,该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列对图甲、乙和丙的分析,错误的是
A.常用差速离心法将④和⑥分离,以研究它们的功能
B.为获得图乙,事先需要对实验材料解离、漂洗和染色
C.图乙的a、c、d、e依次对应图丙的Ⅱ、Ⅱ、Ⅰ、Ⅰ
D.甲细胞经离体培养至d代表的时期,②的活动会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9.(2010年江苏南通调研)2009年4月12-17日是第1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规范癌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烟草中含有多种化学致癌因子,吸烟使致癌几率提高
B.癌细胞因膜上的蛋白质改变,易被效应T细胞识别而裂解
C.癌细胞容易侵袭机体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D.吸烟可能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缺失,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28.(2010·淄博模拟)若将3H-TdR(一种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就会立即摄取。在相同的条件下,向连续培养的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同时加入3H-TdR,定期取样,检测被标记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
![]() ![]() % 级别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 |
甲 |
25 |
50 |
75 |
100 |
100 |
100 |
…… |
乙 |
25 |
50 |
75 |
80 |
80 |
80 |
…… |
A.两组都有25%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中 B.乙组约有20%的细胞在细胞周期中
C.甲组的细胞周期时间比乙组长 D.两组细胞复制所用时间大致相同
27.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β珠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做探针,对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DNA进行杂交实验;用同样的三种基因片段做探针,对上述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杂交实验,上述实验结果如下表:
|
细胞总DNA |
|
细胞总RNA |
||||
输卵管细胞 |
红细胞 |
胰岛细胞 |
输卵管细胞 |
红细胞 |
胰岛细胞 |
||
卵清蛋白基因 |
+ |
+ |
+ |
卵清蛋白基因 |
+ |
- |
- |
β珠蛋白基因 |
+ |
+ |
+ |
β珠蛋白基因 |
- |
+ |
- |
胰岛素基因 |
+ |
+ |
+ |
胰岛素基因 |
- |
- |
+ |
“+”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合双链,“-”表示杂交过程无杂合双链
根据上述事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三种细胞中,均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
B.上述三种细胞的分化是由于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某些基因丢失所致
C.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表达了β珠蛋白基因
D.上述三种细胞的根本区别是不同细胞内合成了不同的mRNA
26.(2010江苏)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台到mRNA上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
25.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A.动物卵细胞一般比较大,有利于储存营养供胚胎发育
B.变形虫的伸缩泡能增加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提高物质交换效率
C.草履虫出现两个细胞核,保证了正常的核质比,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D.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基因,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24.右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 ( )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23.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缓慢, 则表明此时细胞是死细胞
B.将植物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是活细胞
C.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此时根尖细胞仍为活细胞
D.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
22.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
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 (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