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0071  380079  380085  380089  380095  380097  380101  380107  380109  380115  380121  380125  380127  380131  380137  380139  380145  380149  380151  380155  380157  380161  380163  380165  380166  380167  380169  380170  380171  380173  380175  380179  380181  380185  380187  380191  380197  380199  380205  380209  380211  380215  380221  380227  380229  380235  380239  380241  380247  380251  380257  380265  447090 

4.(人教A版选修1-1,2-1第47页习题2.1B组第3题)

   如图,矩形ABCD中,EFGH分别是矩形四条边的中点,RST是线段OF的四等分点,是线段CF的四等分点.请证明直线ERESET的交点LMN在同一个椭圆上.

变式1: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若双曲线C的右焦点F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时,则实数     

解:将直线代入双曲线C的方程整理,得

           ……①

依题意,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故

解得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由①式得

               ……②

∵双曲线C的右焦点F 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则由FAFB得:

整理,得……③

把②式及代入③式化简,得

解得,故

变式2(2002年广东卷):AB是双曲线上的两点,点N(1,2)是线段AB的中点.

(Ⅰ)求直线AB的方程;

(Ⅱ)如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相交于CD两点,那么ABCD四点是否共圆?为什么?    解:(Ⅰ)直线AB的方程为.(求解过程略)

(Ⅱ)联立方程组

CD垂直平分AB,得CD方程为

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

以及CD的中点为

则有从而

ABCD四点到点M的距离相等.

ABCD四点共圆.

变式3(2005年湖北卷):设AB是椭圆上的两点,点N(1,3)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

  (Ⅰ)确定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的方程;

(Ⅱ)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

(Ⅰ)解法1:依题意,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整理,得  ①

①的两个不同的根,

   ②

是线段AB的中点,得

解得=-1,代入②得,>12,即的取值范围是(12,+).

于是,直线AB的方程为

解法2:设

依题意,

(Ⅱ)解法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③

③的两根,

于是由弦长公式可得   ④

将直线AB的方程  ⑤

同理可得  ⑥

假设在在>12,使得ABCD四点共圆,则CD必为圆的直径,点M为圆心.点M到直线AB的距离为  ⑦

于是,由④、⑥、⑦式和勾股定理可得

故当时,ABCD四点均在以M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注:上述解法中最后一步可按如下解法获得:

ABCD共圆ACD为直角三角形,A为直角

  ⑧

由⑥式知,⑧式左边=

由④和⑦知,⑧式右边=

         

∴⑧式成立,即ABCD四点共圆

解法2:由(Ⅱ)解法1及.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③    解得.

将直线AB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⑤   解得.

不妨设

计算可得,∴A在以CD为直径的圆上.

又点A与B关于CD对称,∴ABCD四点共圆.

(注:也可用勾股定理证明ACAD)

试题详情

3.(人教A版选修1-1,2-1第47页习题2.1A组第6题)

已知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且以点P及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求点P的坐标.

变式1(2004年湖北卷理):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点Px轴的距离为             

    A.        B.3         C.         D.

解:依题意,可知当以F1F2为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时,点P的坐标为,则点Px轴的距离为,故选D.(可以证明不存在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三角形)

变式2(2006年全国卷Ⅱ):已知的顶点BC在椭圆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的周长是

    A.  B.6     C.     D.12

解:由于椭圆的长半轴长,而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的周长为,故选C.

试题详情

2.(人教A版选修1-1,2-1第40页练习第3题)

已知经过椭圆的右焦点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A B,交椭圆于AB两点,是椭圆的左焦点.

(1)求的周长;

(2)如果AB不垂直于x轴,的周长有变化吗?为什么?

变式1(2005年全国卷Ⅲ):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

解一:设椭圆方程为,依题意,显然有,则,即,即,解得.选D.

解二:∵△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选D.

变式2: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最大值为     

解一:由定义知,又已知,解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要求的最大值,即求的最小值,当时,解得.即的最大值为

解二:设,由焦半径公式得,∵,∴,∴,∵,∴,∴的最大值为

变式3(2005年全国卷Ⅰ):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共线.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

解:(Ⅰ)设椭圆方程为

则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化简得

.

A(),B),则

共线,得

,所以

故离心率

(Ⅱ)证明:由(Ⅰ)知,所以椭圆可化为

,由已知得

 在椭圆上,

由(Ⅰ)知

,代入①得

为定值,定值为1.

试题详情

命题人: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曾辛金

1.(人教A版选修1-1,2-1第39页例2)

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P,过点P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1:设点P是圆上的任一点,定点D的坐标为(8,0).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则.即

因为点P 在圆上,所以

,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2:设点P是圆上的任一点,定点D的坐标为(8,0),若点M满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由,得

因为点P在圆上,所以

,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3:设点P是曲线上的任一点,定点D的坐标为,若点M满足.当点P在曲线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由,得

因为点P在圆上,所以

,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

试题详情

6.(人教A版,必修2,P87,B组第1题)

如图5,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

(1)点的中点,点的中点,将分别沿折起,使两点重合于点,求证:

(2)当时,求三棱锥的体积.

变式题.如图5-1,在矩形中,的中点,以为折痕将向上折起,使,且平面平面

(Ⅰ)求证:

(Ⅱ)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Ⅰ)在中,

中,

∵平面平面,且交线为

平面

平面

(Ⅱ)设相交于点,由(Ⅰ)知

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且交线为

如图6-2,作,垂足为,则平面

连结,则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知,∴

中,

中,,可求得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试题详情

5.(人教A版,必修2,P87,第10题)

如图5,已知平面,且是垂足,试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题5-1,如图5,已知平面,且是垂足.

(Ⅰ)求证:平面

(Ⅱ)若,试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题5-1,如图5,已知平面

是垂足.

(Ⅰ)求证:平面

(Ⅱ)若,试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Ⅰ)因为,所以.同理

,故平面

(Ⅱ)设与平面的交点为,连结

因为平面,所以

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所以,即

在平面四边形中,

所以

故平面平面

变式题5-2.如图5-1,已知直二面角与平面所成的角都为

为垂足,为垂足.

(Ⅰ)求直线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四面体的体积.

解:(Ⅰ)如图5-2,在平面内,作,连结.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即为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因为

所以.同理

与平面所成角为,所以,所以

中,,从而

因为,且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所以

平面,从而

中,

所以

即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

(Ⅱ)在中,,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故四面体的体积

试题详情

4.(人教A版,必修2,P74.例2)

如图4,在正方体中,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变式题:如图4-1,已知正四棱柱中,底面边长,侧棱的长为4,过点的的垂线交侧棱于点,交于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Ⅰ)如图4-2,以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平面

(Ⅱ)由(Ⅰ)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又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试题详情

3.(北师大版.必修2.P31.第4题)

如图3,已知E,F分别是正方体的棱和棱上的点,且,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题:如图3-1.已知分别是正方体的棱和棱的中点.

(Ⅰ)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

(Ⅱ)求证:平面平面

解(Ⅰ)如图3-2,取的中点,连结

分别是的中点,

在正方体中,有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别是的中点,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故四边形为菱形.

(Ⅱ)连结.  ∵四边形为菱形,

在正方体中,有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故平面平面

试题详情

2.(人教A版,必修2,P20.例3)

如图2,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

变式题2-1.如图2-1.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Ⅰ)画出它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图2-1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2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1cm,高为2cm),它的上部是一个圆锥(底面半径为1cm,母线长为2cm,高为cm).

所以所求表面积

所求体积

变式题2-2.如图2-3,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Ⅲ)设异面直线所成角为,求.(理科考生)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4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可看成是由正方体及直三棱柱的组合体.

可得

故所求几何体的全面积

所求几何体的体积

(Ⅲ)由,且,可知

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由题设知

中点,则,且

由余弦定理,得

        

试题详情

命题人: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  肖凌戆. 2007.5

1.(人教A版,必修2.P17.第4题)

图1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它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说出它的名称.

变式题1.如图1-1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Ⅲ)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求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1-2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直三棱柱.

由于底面的高为1,所以

故所求全面积

   

这个几何体的体积

(Ⅲ)因为,所以所成的角是

  在中,

  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