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教A版选修1-1,2-1第47页习题2.1B组第3题)
如图,矩形ABCD中,,,E,F,G,H分别是矩形四条边的中点,R,S,T是线段OF的四等分点,,,是线段CF的四等分点.请证明直线ER与、ES与、ET与的交点L,M,N在同一个椭圆上.
变式1: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若双曲线C的右焦点F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时,则实数 .
解:将直线代入双曲线C的方程整理,得
……①
依题意,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故
解得.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由①式得
……②
∵双曲线C的右焦点F 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则由FA⊥FB得:
整理,得……③
把②式及代入③式化简,得
解得,故.
变式2(2002年广东卷):A、B是双曲线上的两点,点N(1,2)是线段AB的中点.
(Ⅰ)求直线AB的方程;
(Ⅱ)如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相交于C、D两点,那么A、B、C、D四点是否共圆?为什么? 解:(Ⅰ)直线AB的方程为.(求解过程略)
(Ⅱ)联立方程组得、.
由CD垂直平分AB,得CD方程为.
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
记,以及CD的中点为,
则有从而.
∵.
∴.
又.
即A、B、C、D四点到点M的距离相等.
故A、B、C、D四点共圆.
变式3(2005年湖北卷):设A、B是椭圆上的两点,点N(1,3)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
(Ⅰ)确定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的方程;
(Ⅱ)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
(Ⅰ)解法1:依题意,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整理,得 ①
设①的两个不同的根,
②
是线段AB的中点,得
解得=-1,代入②得,>12,即的取值范围是(12,+).
于是,直线AB的方程为
解法2:设
依题意,
(Ⅱ)解法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③
③的两根,
于是由弦长公式可得 ④
将直线AB的方程 ⑤
同理可得 ⑥
假设在在>12,使得A、B、C、D四点共圆,则CD必为圆的直径,点M为圆心.点M到直线AB的距离为 ⑦
于是,由④、⑥、⑦式和勾股定理可得
故当时,A、B、C、D四点均在以M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注:上述解法中最后一步可按如下解法获得:
A、B、C、D共圆△ACD为直角三角形,A为直角
⑧
由⑥式知,⑧式左边=
由④和⑦知,⑧式右边=
∴⑧式成立,即A、B、C、D四点共圆
解法2:由(Ⅱ)解法1及.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③ 解得.
将直线AB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⑤ 解得.
不妨设
∴
计算可得,∴A在以CD为直径的圆上.
又点A与B关于CD对称,∴A、B、C、D四点共圆.
(注:也可用勾股定理证明AC⊥AD)
3.(人教A版选修1-1,2-1第47页习题2.1A组第6题)
已知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且以点P及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求点P的坐标.
变式1(2004年湖北卷理):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
A. B.3 C. D.
解:依题意,可知当以F1或F2为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时,点P的坐标为,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故选D.(可以证明不存在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三角形)
变式2(2006年全国卷Ⅱ):已知的顶点B、C在椭圆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的周长是
A. B.6 C. D.12
解:由于椭圆的长半轴长,而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的周长为,故选C.
2.(人教A版选修1-1,2-1第40页练习第3题)
已知经过椭圆的右焦点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A B,交椭圆于A,B两点,是椭圆的左焦点.
(1)求的周长;
(2)如果AB不垂直于x轴,的周长有变化吗?为什么?
变式1(2005年全国卷Ⅲ):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
解一:设椭圆方程为,依题意,显然有,则,即,即,解得.选D.
解二:∵△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选D.
变式2: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最大值为 .
解一:由定义知,又已知,解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要求的最大值,即求的最小值,当时,解得.即的最大值为.
解二:设,由焦半径公式得,∵,∴,∴,∵,∴,∴的最大值为.
变式3(2005年全国卷Ⅰ):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
解:(Ⅰ)设椭圆方程为,
则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化简得
.
设A(),B),则
由与共线,得
又,
即,所以,
故离心率
(Ⅱ)证明:由(Ⅰ)知,所以椭圆可化为
设,由已知得
在椭圆上,
即①
由(Ⅰ)知
又,代入①得
故为定值,定值为1.
命题人: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曾辛金
1.(人教A版选修1-1,2-1第39页例2)
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1:设点P是圆上的任一点,定点D的坐标为(8,0).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则,.即,.
因为点P 在圆上,所以
.
即,
即,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2:设点P是圆上的任一点,定点D的坐标为(8,0),若点M满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由,得
,
即,.
因为点P在圆上,所以
.
即,
即,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3:设点P是曲线上的任一点,定点D的坐标为,若点M满足.当点P在曲线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点P的坐标为,由,得
,
即,.
因为点P在圆上,所以
.
即,这就是动点M的轨迹方程.
6.(人教A版,必修2,P87,B组第1题)
如图5,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
(1)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将分别沿折起,使两点重合于点,求证:.
(2)当时,求三棱锥的体积.
变式题.如图5-1,在矩形中,是的中点,以为折痕将向上折起,使为,且平面平面.
(Ⅰ)求证:;
(Ⅱ)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Ⅰ)在中,,
在中,,
∵,
∴.
∵平面平面,且交线为,
∴平面.
∵平面,
∴.
(Ⅱ)设与相交于点,由(Ⅰ)知,
∵,
∴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且交线为,
如图6-2,作,垂足为,则平面,
连结,则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知,∴.
在中,,
在中,,可求得.
∴.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5.(人教A版,必修2,P87,第10题)
如图5,已知平面,且是垂足,试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题5-1,如图5,已知平面,且是垂足.
(Ⅰ)求证:平面;
(Ⅱ)若,试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题5-1,如图5,已知平面,
且是垂足.
(Ⅰ)求证:平面;
(Ⅱ)若,试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Ⅰ)因为,所以.同理.
又,故平面.
(Ⅱ)设与平面的交点为,连结、.
因为平面,所以,
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所以,即.
在平面四边形中,,
所以.
故平面平面.
变式题5-2.如图5-1,已知直二面角,与平面、所成的角都为,.
为垂足,为垂足.
(Ⅰ)求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四面体的体积.
解:(Ⅰ)如图5-2,在平面内,作,连结、.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即为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因为.
所以.同理.
又与平面、所成角为,所以,,所以,.
在中,,从而.
因为,且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又,所以.
故平面,从而.
在中,.
所以,
即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Ⅱ)在中,,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故四面体的体积
.
4.(人教A版,必修2,P74.例2)
如图4,在正方体中,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变式题:如图4-1,已知正四棱柱中,底面边长,侧棱的长为4,过点作的的垂线交侧棱于点,交于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Ⅰ)如图4-2,以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设,则.
∵,∴.
∴,∴,.
又,
∴且.
∴且.
∴且.∴平面.
(Ⅱ)由(Ⅰ)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又,
∴.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北师大版.必修2.P31.第4题)
如图3,已知E,F分别是正方体的棱和棱上的点,且,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题:如图3-1.已知、分别是正方体的棱和棱的中点.
(Ⅰ)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
(Ⅱ)求证:平面平面.
解(Ⅰ)如图3-2,取的中点,连结、.
∵、分别是和的中点,
∴,
在正方体中,有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又、分别是、的中点,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故.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
∴,
故四边形为菱形.
(Ⅱ)连结、、. ∵四边形为菱形,
∴.
在正方体中,有
,
∴平面.
又平面,
∴.
又,
∴平面.
又平面,
故平面平面
2.(人教A版,必修2,P20.例3)
如图2,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
变式题2-1.如图2-1.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Ⅰ)画出它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2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1cm,高为2cm),它的上部是一个圆锥(底面半径为1cm,母线长为2cm,高为cm).
所以所求表面积,
所求体积.
变式题2-2.如图2-3,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Ⅲ)设异面直线、所成角为,求.(理科考生)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4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可看成是由正方体及直三棱柱的组合体.
由,,
可得.
故所求几何体的全面积
所求几何体的体积
(Ⅲ)由,且,可知,
故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由题设知,,
取中点,则,且,
.
由余弦定理,得
.
命题人: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 肖凌戆. 2007.5
1.(人教A版,必修2.P17.第4题)
图1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它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说出它的名称.
变式题1.如图1-1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不要求写画法);
(Ⅱ)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Ⅲ)设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求.
解:(Ⅰ)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1-2所示.
(Ⅱ)这个几何体是直三棱柱.
由于底面的高为1,所以.
故所求全面积
.
这个几何体的体积
(Ⅲ)因为,所以与所成的角是.
在中,,
故.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