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B.t∝
C.t∝ D.t∝h2
4.
两辆游戏赛车
、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
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5.一光滑球夹在坚直墙壁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楔形木块间,处于静止,若对光滑球施加一个方向坚直向下的力F,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仍处于静止,则与施力F前相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弹力增大 B、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摩擦力不变
C、墙对球的弹力不变 D、楔形木块对球的弹力增大
3.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正确的是 ( )
A.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B.BC段和CD段的运动方向相反
C.C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B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位移是34m
2.某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见前方较远处红色交通信号灯亮起,他便停止蹬车,此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和
,则
A.f前 向后,f后 向前 B.f前向前,f后向后
C.f前向前,f后向前 D.f前向后,f后向后
1.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经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17.(1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6千克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 0.3m, θ= 60˚,小球到达A点的速度V
= 4m/s , (取g=10m/s
)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
16.(12)如图所示,长为2.0m, 高为0.8m, 质量为12kg且上表面光滑的木箱,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与木箱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的水平面。当木箱的速度减少到7.0m ∕ s时,把一质量为1.0Kg的小球轻轻放在长木箱的前端。求:
(1)从将小球放到木箱上到小球离开木箱的过程中摩擦力对木箱所做的功;
(2)小球落地时,小球落地点距木箱末端的水平距离。
15.(12)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大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14.(
1 ) 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质量为1.00kg的重锤带动纸带自由下落,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在做实验测量时,某同学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自然打点进行测量,相邻两点间距数据如下图所示,则根据数据可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m/s, 打纸带上第“2”点时重锤的瞬时速度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2 )如另一同学要用该条纸带的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测出标号为2的点速度后又测出标号为5点的速度, 并求出由2到5 动能的增加量为 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J 。由上述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他发现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比动能的增加量的数值大,你认为形成是上述情况的原因 是 。
13.关于用橡皮筋探究动能定理的试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试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试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 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小弹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