⒑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⑵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⑷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⑸综一苇之所知,
。(苏轼《赤壁赋)
⑹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参考答案]⑴又重之以修能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蓝田日暖玉生烟
⑷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⑸凌万顷之茫然
⑹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Ⅰ》。
[解析]今年的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内容考查今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苍山如海”两句,一反前五年命题常态,应当说出乎绝大部分师生的预料,考生手足无措理所必然。这想必是命题者突出模拟试题重围的“灵机一动”吧,只是此举一出,来年考生的背诵更将陷入茫茫苦海了。好在高中课内4分“又重之以修能”“吾尝跂而望矣”“蓝田日暖玉生烟”“凌万顷之茫然”初中课内2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致还能收入囊中,差可告慰考生。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 D.pǐ yuè/lè píng/bǐng
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解析]命题者还是将第2题留给了病句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可考查的成语似乎已“弹尽粮绝”,模拟卷又不停地“围追堵截”;病句可灵活采用新鲜语料,对学生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又较高,“去成语留病句”的命题思路当在情理之中。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⒊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
[参考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解析]定向概括是江苏卷的最爱,只是去年以“关键词”拈出,今年则采用下定义形式(全国及兄弟省市卷前几年前多有涉及):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这种形式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语句组织的考查,考生恐不能轻易上手。
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⒋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5分)
▲
[参考答案]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解析]本题考查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题目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
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23.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文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尊敬的华南大学的各位代表:
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粤中学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华南大学为我校无私捐赠了一批图书和电脑.。
再次向华南大学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解析]致谢词属于应用文体,目的是表达感谢,要符合这一特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致谢词的表达能力,要注意内容的前后连贯,语气诚恳,达到致谢的目的。
22.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_______A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______B__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________C_______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答案]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
[解析]要把握住每个图表的主体特点和不同发展趋势,如图表一主体是不同学历的人,趋势是“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 图表二的主体是不同职业的人,特点是“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要抓住图表中的主要信息,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概括表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